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Trachyrhamphus bicoarctatus  
發音 
Trachyrhamphus bicoarctatus短尾粗吻海龍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Bleeker, 1857) 棲息深度 1 - 42公尺
中文名 短尾粗吻海龍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龍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95 Syngna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短尾粗吻海龍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短吻粗吻海龍、海龍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
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印尼安汶灣 
同種異名 Ichthyocampus annulatus, Ichthyocampus maculatus, Syngnathus bicoarctatus, Syngnathus brevicaudus, Syngnathus zanzibarensis, Trachyramphus bicoarctata, Trachyramphus bicoarctatus, Trachyrhamphus bioarctatus, Yozia bicoarctata, Yozia bicoarctata erythraeensis, Yozia bicoarctata melanesiae, Yozia bioarctata, Yozia compitalis ...共16筆..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5)  陳春暉 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73947  
英文俗名 Short-tailed pipefish; Bend stick pipefish; Double-ended pipe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體環於背鰭基底處拱起,下側稜終止於尾環,中側稜與尾部下側稜相接。吻稍長,頭長約為其1.5-2.0倍;吻部背中稜完全,無棘而平滑,在鼻孔附近些微隆起。主鰓蓋具一隆起而向上彎曲之稜背。體環邊緣平滑;或有皮瓣,或無。骨環21-24 + 55-63;背鰭鰭條數 24-32;胸鰭鰭條數 15-19;尾鰭鰭條數9。體色多變,由近白色至近全黑色,通常為淡黃褐色,軀幹上通常有淡色橫帶以及小的斑點散在。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亞潮間帶的潟湖與臨海礁石,通常在藻類或海草之中,但大部分在有水流的沙泥區域上被見到,深度大約可達 25 公尺。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與東非到密克羅尼西亞的馬里亞納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發現於澎湖。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潛水捕獲,除學術研究及水族觀賞外,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