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Trichonotus elegans  
發音 
Trichonotus elegans美麗絲鰭鱚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Shimada & Yoshino, 1984 棲息深度 10 - 30公尺
中文名 美麗絲鰭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絲鰭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37 Trichono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美麗毛背魚 
最大體長 1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沙鰍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沖繩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Shimada, K. etc. 1984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70306 NTMP0924  
英文俗名 Long-rayed sand-div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特別延長,纖細,略為側扁。兩眼間距短。口大,端位,吻能伸縮,下頜先端尖突;上頜骨不顯露。上下頜、腭骨及鋤骨上均有小而尖的齒列。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體體被小圓鱗,頭部、頰部、鰓蓋部及側線前半部之上、下面則近於裸出。背鰭單一,起點在胸鰭起點之後,基底甚長,具III弱棘,軟條數43-45,雄性魚的前方弱棘延長成游離狀;臀鰭和背鰭相對,硬棘I,軟條39-42;腹鰭發育良好,具I硬棘,5軟條;尾鰭呈尖形(雄魚)或截形(雌魚)。體灰白色,體背側具黃褐色鞍狀斑;頭部、體側及各鰭另具白色至藍色點。背鰭硬棘鰭膜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礁區斜坡以及潟湖外圍較深礁石區。通常發現在沙底的斜坡上面盤旋。一夫多妻制,通常會形成一隻雄成魚帶領大約十二隻雌性魚的魚群。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印度- 西太平洋區,包括馬爾地夫、印尼到斐濟,北至琉球群島,南至珊湖海。臺灣分布於北部。 

漁業利用

小型魚,可供作觀賞魚,或作學術研究。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