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atyrichthys moluccense
Satyrichthys moluccense摩鹿加紅魴鮄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Bleeker, 1850) 棲息深度 220 - 400公尺
中文名 摩鹿加紅魴鮄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黃魴鮄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11 Peristedi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摩鹿加紅魴鮄 
最大體長 29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三鬚紅魴鮄、三鬚平面黃魴鮄、雞角、角仔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印尼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Kawai, T. (2013) Revision of the peristediid genus Satyrichthys (Actinopterygii: Teleostei)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S. milleri sp. nov. Zootaxa 3635 (no. 4): 419-438.   岡村 收 主編 Okamura, O. (ed.) 1985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Sea robi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頭部扁平,邊緣接近平直,由上往下看近三角形。吻突略比眼徑長,但不超過左右吻突的基底距離長的兩倍。上下兩頜皆無齒。下頜具數對觸鬚,最長的一對延伸至眼睛的前緣,下頜腹面後端無小觸鬚。前額中央部位具三角狀的小棘;眶後骨棘尖銳且堅硬;前鰓蓋棘銳利且堅硬,較鰓蓋棘為長;鰓蓋棘有一對,一個較小,另一個較大。肛門前方有兩對腹板。體被骨板狀鱗,側線鱗數32-33。背鰭連續,VII硬棘,17鰭條,硬棘部與軟條部之間有一凹刻;臀鰭軟條17; 胸鰭基窄,上部之鰭條長於最下方之鰭條,下方具有2個游離鰭條。體一致紅褐色,頭側、背側及背鰭均無斑點。以前所記載之磯川氏紅魴鮄(Satyrichthys isokawae)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至菲律賓。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拖網漁船捕獲較多,因身上附骨板,適合煮湯,多與豆醬同煮;或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全年均可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