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elanolagus bericoides  
發音 
Melanolagus bericoides黑淵鮭
by: ©Matsuura, Keiichi: JAMARC
命名者 (Borodin, 1929) 棲息深度 0 - 1700公尺
中文名 黑淵鮭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小口兔鮭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68 Microstoma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淵鮭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兔鮭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西南部、東沙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北大西洋 
同種異名 Bathylagus bericoides, Bathylagus microcephalus, Melamphaes bericoides, Scopelus bericoides   
參考文獻 Masuda, H. ,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Tokyo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ext: i-xxii + 1-437, Atlas: Pls. 1-370. 2. Nakabo, T. (ed.) 2002. 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 English edition. Tokai University Press. v. 1: i-lxi + 1-866; Yeh, H.-M., Lee, M.-Y., And K.-T. Shao. 2006. Three new records of Halosaurid fishes (Pisces: Halosauridae) from the deep waters adjacent to Taiwan.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V. 33(4):345-355. 
典藏標本 ASIZP0061762 ASIZP0807592 ASIZP0900179  
英文俗名 Bigscale deepsea smel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眼大且突起,吻短,吻長小於眼徑。口小,上頜末端未達眼前緣。頭小,標準體長為頭長的5倍以上。鰓蓋背緣未達身體中線。體披圓鱗,側線鱗數約50-52枚。第一鰓弓鰓耙數25枝。背鰭起點約在體中部,背鰭具9-11根軟條,腹鰭具11-12根軟條,臀鰭8-10根軟條。具脂鰭,脂鰭起點在臀鰭末端前方。體色為深褐色至黑色。

棲所生態

為棲習於水深550-1200公尺的底棲性深海魚,生態習性所知甚少。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以及太平洋的熱帶海域,臺灣海域僅在南中國海採獲一尾標本  

漁業利用

深海魚類,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