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arathronus maculatus
Barathronus maculatus棕斑盲鼬魚
by: ©Matsuura, Keiichi: JAMARC
命名者 Shcherbachev, 1976 棲息深度 386 - 1525公尺
中文名 棕斑盲鼬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裸鼬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24 Aphyo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棕斑盲鼬鳚 
最大體長 1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裸鼬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馬達加斯加海峽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Nielsen, J. G. , D. M. Cohen, D. F. Markle and C. R. Robins 1999. 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ume 18. Ophidiiform fishes of the world (Order Ophidiiformes). An annotated and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pearlfishes, cusk-eels, brotulas and other ophidiirorm fishes known to date.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isheries Synopsis No. 125: i-xi + 1-178. 2. Nielsen, J. G. and Y. Machida 1985. Notes on Barathronus maculatus (Aphyonidae) with two records from off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Ichthyology v. 32 (no. 1): 1-5.   Nielsen, J. G. etc. 1985 
典藏標本 ASIZP0064071 ASIZP0066252 ASIZP0066254 ASIZP0072282 ASIZP0080628 ASIZP0080629 ASIZP0801259 ASIZP0801261 ASIZP0804902 ASIZP0911259 ASIZP0911261 ASIZP0914902  
典藏基因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圓而延長,近尾部處則是逐漸側扁。吻端圓鈍。眼小或退化,外部不可見。體膠狀不批有鱗片。雄性具偽交接器。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前方,背鰭和臀鰭非常的長,後部軟條與尾鰭相連。背鰭鰭條數75-82,臀鰭鰭條數 57-66;腹鰭位於前鰓蓋下方,已經退化成1條延長絲狀鰭;胸鰭鰭條數24-25;尾鰭鰭條數10。尾前脊椎骨33-35根,尾部脊椎骨40-42根,總脊椎骨共計74-76根椎體。體淡紅色,體側周邊俱有棕色斑塊。

棲所生態

為棲息於水深386-1525公尺深的深海魚類,生態習性所知甚少。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印度洋東非外海以及西太平洋的日本沖繩海槽,臺灣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  

漁業利用

深海魚類,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