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hannomuraena vittata
Channomuraena vittata條紋鱧鯙
by: 陳鴻鳴
命名者 (Richardson, 1845) 棲息深度 7 - 40公尺
中文名 條紋鱧鯙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鯙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79 Mur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寬帶鱧鱔 
最大體長 15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環帶裂口鯙、錢鰻、薯鰻、虎鰻、鰻(臺東)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中國 
同種異名 Channomuraena bennettii, Channomuraena cubensis, Channomuraena vittatus, Gymnomuraena bennettii, Gymnomuraena vittata, Ichthyophis vittatus, Nettastoma vittata, Uropterygius bennetti   
參考文獻 Loh, K. H., I. S. Chen, J. E. Randall and H. M. Chen, 2008. A review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moray eel subfamily Uropterygiinae (Anguilliformes: Muraenidae) from Taiwan,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 2008 Supplement No. 19: 135–150.  1981 Loh, K.H., I.S. Chen, J.E. Randall, etc. 2008 
典藏標本 ASIZP0802518 ASIZP0912518  
典藏基因2008-08-05,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Broadbanded mora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且較短,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鰭條構造僅限於尾部後段。口裂巨大;眼的位置接近吻端,相較於其他鯙類,其眼的位置遠遠超前。牙齒細小且成彎勾狀,數量眾多且多排並列;鋤骨齒列很短。魚體為乳白至淺褐色;體表有13-16條不太規則的黑褐色環帶,黑褐色環帶具有明亮白色的周緣,且環帶間在腹側面經常彼此相連。本種魚是少數能同時出現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鯙類。雖然其正模(Holotype)據原始命名文獻(Richardson, 1844)中記載乃採自中國海域,但其後至今的153年間,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尼等附近海域未曾再有本種新增的標本記錄;西方魚類學者甚至因此懷疑其模式地點的正確性。陳等(1997)在臺灣東南部的成功一帶海域確實採獲了本種的標本,同時也驗證了其模式地點的正確性。本種為新發現之臺灣新記錄種鯙類。〔登錄標本〕TOU-AE 4911, 1 specimen, 722 mm TL, Jan. 16, 1997, Chengkung. HL. 6.3; BD. 13.7; TR. 2.0 in TL; TV. 154。

棲所生態

據潛水者的記載:此魚的大型個體潛伏在岩石或暗礁的周圍或底部,呈現出一種非常嚇人的外形。當有人接近時,它會展現出一種類似眼鏡蛇的不尋常習性---噗噗響地膨脹它的頭部。行動遲緩,但相當善戰。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大西洋的百慕達、巴哈馬、古巴、西印度群島;東大西洋的維德角島、幾內亞灣;印度-太平洋的臺灣、聖誕島、卡羅林群島等海域。  

漁業利用

曾在魚市場販售供作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