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Iniistius twistii
Iniistius twistii彩虹項鰭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6) 棲息深度 5 - 20公尺
中文名 彩虹項鰭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彩虹項鰭魚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扁礫仔、紅姑娘仔、紅新娘、豎停仔、胭脂冷、角龍、平倍良、黃胸楔鯛、黃胸離鰭鯛、紅娘仔(臺東)、假紅新娘仔(澎湖)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摩鹿加群島 
同種異名 Hemipteronotus nigromaculatus, Novacula stockumii, Novacula twistii, Xyrichtys twist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  Bleeker, P. 1856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6536 ASIZP0066573 ASIZP0066675 ASIZP0801820 ASIZP0801821 ASIZP0801822 ASIZP0911820 ASIZP0911821 ASIZP0911822 ASIZP0916945 FRIP20077 NMMBP02166 NMMBP02218 NMMBP02235 NMMBP02249 NTOU-AE6070 NTUM06407 NTUM06805 NTUM07143 NTUM07144 NTUM07145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08-08-05,張榮樺,CO1,100% 2008-08-05,張榮樺,CO1,100%
英文俗名 Yellowspotted razo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極側扁;背緣銳脊狀,高陡隆起;頭部眼上方圓,往下至吻部幾垂直。吻鈍;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前鰓蓋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圓鱗;頰部被鱗片,自眼下方延伸至口緣下方;鰓蓋背面被鱗。D. IX, 12;A. III, 12;P.12;L.l. 20+5;l.tr. 4-5/12;G.R. 6+12;背鰭前二棘與其後之背棘以膜相連,其間膜具深缺刻;腹鰭第一軟條延長,但未達肛門。體淡橄欖綠色,腹面淡白;體側胸鰭後方具一大紅斑;各鰭淡水藍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溫暖珊瑚礁海域,包括沿岸的潮間帶到海面下20公尺的珊瑚礁周圍沙泥地。白天捕食小型甲殼類,晚上則鑽入砂地裡休息。當受到驚嚇時,立即鑽到砂泥底躲藏。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尼至日本海域等。臺灣南部、東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多彩多姿,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亦可食用,味道鮮美,適合煎食。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