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豹紋翼甲鯰
by: 韋家軒
命名者 (Castelnau, 1855) 棲息深度 0 - 30公尺
中文名 豹紋翼甲鯰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甲鯰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34 Loricar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豹紋翼甲鯰 
最大體長 42.3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琵琶鼠、清道夫、垃圾魚 
世界分布 南美   台灣分布 北部、中部、南部、恆春半島、東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巴西亞馬遜河 
同種異名 Hypostomus pardalis, Liposarcus jeanesianus, Liposarcus pardalis, Liposarcus varius   
參考文獻 陳義雄、黃世彬、劉建秦。2010。臺灣的外來入侵淡水魚類 (Alien, invasive freshwater fishes in Taiwan)。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Burgess, W.E., 1989. An atlas of freshwater and marine catfishes.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Siluriformes. T.F.H. Publications, Inc., Neptune City, New Jersey (USA). 784 p.  陳義雄, 黃世彬, 劉建秦 著 2010 
典藏標本 ASIZP0072704 ASIZP0080033 ASIZP0080034 ASIZP0805387 ASIZP0807347 ASIZP0807348 ASIZP0915387 ASIZP0917347 ASIZP0917348 NMNSF01036 NMNSF01545  
典藏基因2016-01-06,張家豪,CO1,100% 2016-01-06,張家豪,CO1,100% 2012-10-15,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Amazon sailfin cat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 I+10-11;臀鰭I+3;胸鰭I+5;腹鰭I+4;側線鱗數28-30;腹部鱗數5;背鰭基部鱗數11-13;臀鰭基部鱗數2;胸鰭基部鱗數1;腹鰭基部鱗數2;鰭脂與背鰭間鱗數6-7。全身被覆硬質骨板;口部腹面,特化為吸盤狀口器。體呈黑色而具有許多鵝黃色的不規則紋;頭背部亦為黑色,但鵝黃色之花紋密集分布且呈多邊形;腹部乳白色,散布黑色斑點。Liposarcus pardali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廣泛棲息於河川中下游流速緩慢的水域、溝渠、水池或湖泊,常群體聚集。屬於底棲性碎屑雜食性魚,利用特化的吸盤狀口器刮食附著性的微小藻類生活。對於水質的污染容忍度很高,在低溶氧的中度污染水域仍可見其蹤跡。 

地理分布

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現因屬觀賞魚之故,被引入其自然分區區以外的國家,包括臺灣。 

漁業利用

屬於觀賞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