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olyipnus tridentifer
Polyipnus tridentifer三齒燭光魚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McCulloch, 1914 棲息深度 640 - 825公尺
中文名 三齒燭光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褶胸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80 Sternoptyc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三齒燭光魚 
最大體長 7.2 cmS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斧魚、海洋斧魚、銀斧 
世界分布 印度洋至澳洲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南澳 
同種異名 Polyipnus spinosus, Polyipnus trigentifer   
參考文獻 1. Yang, J., Z. Huang, S. Chen and Q. Li, 1996. The Deep-Water Pelagic Fishes in the Area form Nansha Islands To the Northeast part of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Publication Company, Beijing. 190 pp; 2.Nakabo, T. (ed.). 2013. 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 Third Edition. Tokyo: Tokai University Press. 2428 pp  McCulloch, A.R. 1914 
典藏標本 ASIZP0070390 NTUM06876 NTUM06979  
英文俗名 Three-spined hatchetfish; Luminous 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腹部發光器、臀上發光器、腹臀發光器、臀部發光器、尾下發光器的鱗片皆有小棘,但腹臀發光器小棘較弱。ORB 1;OP 3;BR 6;IP 6;OVA 3;OVB 3;PV 10;L 1;VAV 5;ACA 3;ACB 11-14;D 12;P 12-13;V 7;A 17-18;GR 19-25﹔脊椎骨34-35。側色素條短並為三角形,從背緣延長至側中線的一半距離。後顳骨棘:背側棘最長(7.4-13.7%),。臀部發光器11-14。尾下發光器的發光器間隔有大的裂縫。腹上發光器呈向後傾斜的一直線。臀上發光器呈一連續線。臀上發光器的鱗片腹緣通常有小齒。(2015/12/16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棲所生態

大洋性中層魚類,生態習性不甚清楚,棲息水深約650公尺。 

地理分布

目前僅知分布於澳洲南邊的Victoria至西澳一帶的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