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mblyeleotris taipinensis
Amblyeleotris taipinensis太平島鈍鯊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Chen, Shao & Chen, 2006 棲息深度 15 - 15公尺
中文名 太平島鈍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南沙太平島鈍塘鱧 
最大體長 4.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太平島鈍塘鱧、甘仔魚、狗甘仔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南沙海太平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Chen, I.-S., K.-T. Shao and J.-P. Chen 2006 Two new species of shrimp gobiid, Amblyeleotris (Teleostei: Gobiidae), from the West Pacific. J. Nat. Hist. 40(44-46):2555-2567  Chen, I-Shiung etc. 2006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Shrimp goby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VI;第二背鰭:I / 13;臀鰭:I / 14;胸鰭:19。縱列鱗 73~76;橫列鱗28;背鰭前鱗0。頭體扁平。眼大。口大而斜,上頜延伸至眼後緣下方。下頜有3-4列的近圓錐形齒,外列齒相互隔開呈細長狀,內齒向內彎曲,1-2顆大犬齒。吻部頗鈍,較眼眶短。骨頭突出的眶間空隙極窄,鰓裂往前延伸至眶後緣之下。前鼻孔呈短管狀,後鼻孔為一圓孔。鰓蓋與前鰓蓋緣平滑。峽部,窄細。頭、體呈雪白色;項背淡黃色;頭部橫帶較窄,從頰部眶下延伸至唇角;體側有五條淡黃色垂直寬橫帶,第一條從項背延伸至鰓蓋,第二條於第一背鰭基下方,第三條於第二背鰭前下方,第四條於第二背鰭後下方,第五條於尾柄部。頰部無明顯斑點,眼睛後方不具水平深色條紋。第一背鰭基部有一對黑褐斑,另有兩列黑褐斑從第一背鰭基底沿著背中線至尾柄,第一列3個黑褐斑靠近背鰭基上側,第二列4個黑褐斑位於第一列下方;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基底上有兩條灰紫色細縱紋,縱紋間另有一條粉紅色縱線;胸鰭基底有一條窄細的淡黃色橫帶;尾鰭透明,中間軟條有時為淡黃色。(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暖水性中小型底層魚類,生活於熱帶沿岸珊瑚礁區或沙礫底上,常與槍蝦營共生生活。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