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odianus rubrisos
Bodianus rubrisos紅點斑狐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omon, 2006 棲息深度 50 - 70公尺
中文名 紅點斑狐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紅赭普提魚 
最大體長 2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三齒仔、紅娘仔、日本婆仔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巴厘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1986. Labridae.. p. 683-706. In M.M. Smith and P.C. Heemstra (eds.) Smiths' sea fishes. Springer-Verlag, Berlin;Gomon, M. F., 2006. A revision of the labrid fish genus Bodianus with descriptions of eight new species. Records of the Australian Museum Suppl. 30: 1-133.   Smith, M. M. etc. 1986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Gomon, M. F. 2006 
典藏標本 ASIZP0056548 ASIZP0058943 ASIZP0059425 ASIZP0059809 ASIZP0060215 ASIZP0062983 ASIZP0065251 ASIZP0066303 ASIZP0078304 ASIZP0801075 ASIZP0807190 ASIZP0911075 ASIZP0917190  
典藏基因2008-08-04,張榮樺,CO1,100%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型,側扁;頭尖,背鰭前方頭部輪廓稍凸。吻長。眼大,上位。頰部與鰓蓋被鱗;下頜少許被鱗;前鰓蓋骨緣裸露;背鰭基與臀鰭基鱗鞘發達。上下頜各二列齒,上下頜前側具 4犬齒,每側具一大圓犬齒。D. XII, 10; A. III, 12;P. 16; L.l. 29; G.R. 5+8;尾鰭截平;腹鰭圓形。體紅色,腹部黃紅色;體側約具四條紅色縱紋,或不連續,中間夾雜許多呈縱列的紅點,無任何黑斑。以前所記載之黃斑狐鯛(Bodianus leucostictus)為本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達50公尺以上的珊瑚礁海域。以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例如貝類和甲殼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巴里島到臺灣及日本琉球群島海域等。臺灣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隆頭魚,肉含膠質,黏性強,十分美味,但是數量不多,在漁市場中偶爾會出現。小魚體色鮮明,可做為觀賞魚。以延繩釣或一支釣較容易上鉤。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