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nguilla celebesensis
Anguilla celebesensis西里伯斯鰻鱺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Kaup, 1856 棲息深度 0 - 公尺
中文名 西里伯斯鰻鱺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鰻鱺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74 Anguil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西里伯斯鰻鱺 
最大體長 15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西里伯斯鰻、鰻、黑鰻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 
同種異名 Anguilla amboinensis, Anguilla ancestralis, Anguilla celebensis, Anguilla cellebesensis   
參考文獻 陳義雄等(2011)臺灣淡水魚紅皮書。行政院農委會。台北市。84-86頁;曾萬年(1982)記臺灣新紀錄之西里伯斯鰻鰻線。生物科學(19):57-66;張格詮等(2011)臺灣海域到底有幾種鰻魚。水試所電子報。66期;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3(FAO,1999);Teng, H.-Y. , Y.-S. Lin, and C.-S. Tzeng (2009) A new Anguilla species and a reanalysis of the phylogeny of freshwater eels. Zoological Studies v. 48 (no. 6): 808-822;Kottelat, M., A.J. Whitten, S.N. Kartikasari and S. Wirjoatmodjo (1993) Freshwater fishes of Western Indonesia and Sulawesi = Ikan air tawar Indonesia Bagian Barat dan Sulawesi. Periplus Editions, Hong Kong. 344 p.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Celebes longfin eel; Indonesian mottled eel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DD 2017淡水魚紅皮書:DD
形態特徵

脊椎骨:100 - 106。背鰭起點至肛門垂直線之間的距離約為體長的6-12%。與鱸鰻或呂宋鰻之外觀形質及體色相似,其中與鱸鰻的區別或可由上頜骨的齒式來區別,鱸鰻的上頜骨齒呈2列或3列的窄齒帶,外列齒與內列齒間有一個小溝槽區隔,而本種魚的上頜骨齒呈寬而連續的的齒帶;與呂宋鰻則不易區分,與其他熱帶性花色鰻(例如:A. megastoma或是A. interioris等)鑒別亦相當不容易,尤其是在幼苗階段,因此可以利用分子鑑別的方法,以定序粒線體DNA的序列,對比GenBank資料庫當中的鰻鱺科魚類之序列就可以清楚的確認物種。

棲所生態

生態習性尚待研究。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菲律賓、印尼和新幾內亞西部等海域。臺灣偶見於宜蘭捕捉的鰻苗中。 

漁業利用

罕見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