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Tetraroge nigra
Tetraroge nigra無鬚真裸皮鮋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29) 棲息深度 1 - 10公尺
中文名 無鬚真裸皮鮋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鮋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04 Scorpae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無鬚真裸皮鮋 
最大體長 13.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淡水石狗公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  模式種產地
印度本地治里 
同種異名 Apistus niger, Gymnapistus niger   
參考文獻 1. Huang S. P., Shao K. T., Jang-Liaw N. H., Huang H. M., Chen I-S. 2015. Tetraroge Günther, 1860 (Teleostei: Tetrarogidae), a new record genus of wasp fish from Taiwan. Journal of Nation Taiwan Museum, 68(4): 71-78. 2. 周銘泰、高瑞卿。2011。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The Freshwater and Estuarine Fish of Taiwan)。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台中市。381 pp.  
典藏標本 ASIZP0070458 ASIZP0078358  
英文俗名 Freshwater wasp 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根據兩個採集自臺灣北部與東部的無鬚真裸皮鮋標本,具有以下形態特徵: (1)背鰭具有13根硬棘與7根軟鰭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與5根軟鰭條。胸鰭具有12根軟鰭條。(2)體表無鱗。側線完全,在胸鰭基部上方處緩升呈弧形。(3)頭部與體表具有許多小型黑色斑點。尾柄後段呈黑褐色。(2021/8/13 黃世彬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河口汽水域以及河川的中下游水域,成魚多半棲息於碎石間隙或岩石洞穴等環境;幼魚則躲於水草叢、枯木等掩蔽物中。通常獨居,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印度、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琉球群島及臺灣等水域。稀有種,是少數出現於淡水中的鮋科魚類。 

漁業利用

中小型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在臺灣數量不多,不應捕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