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calicus hians
Scalicus hians褐緣叉吻魴鮄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Gilbert & Cramer, 1897) 棲息深度 275 - 858公尺
中文名 褐緣叉吻魴鮄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黃魴鮄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11 Peristedi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褐緣叉吻魴鮄 
最大體長 20 cmT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雞角、角仔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沙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夏威夷群島 
同種異名 Peristedion hians, Satyrichthys hians   
參考文獻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 
典藏標本 ASIZP0066241 ASIZP0066259 ASIZP0066332 ASIZP0801529 ASIZP0801530 ASIZP0801531 ASIZP0911529 ASIZP0911530 ASIZP0911531  
英文俗名 Gurnard; Searobin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稍側扁;頭部扁平,邊緣近平直,由上往下看近三角形。吻突長,呈棒狀並向前凸出,且彼此間不平行而略呈彎曲。上下兩頜皆無齒。下頜具5對觸鬚,最長的一對延伸至眼睛的前緣。前額中央部位具三個小棘;眶後骨棘尖銳且堅硬;前鰓蓋棘銳利且堅硬,較鰓蓋棘為長;鰓蓋棘有一對,一個較小,另一個較大。肛門前方有二對腹板。體被骨板狀鱗,側線鱗數34-35。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有一凹刻,具硬棘VII,軟條20;臀鰭軟條20;胸鰭基窄,後緣寬,下方有2個游離鰭條。體為粉紅色,鰭邊緣為白色。(2015/12/16 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目前僅於夏威夷群島週邊海域有發現記錄。 

漁業利用

一般以拖網漁船捕獲較多,因身上附骨板,適合煮湯,多與豆醬同煮;或充作下雜魚、魚粉等用途。全年均可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