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發音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黑棘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4) 棲息深度 3 - 50公尺
中文名 黑棘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8 Spa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棘鯛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黑鯛、烏格、黑格、厚唇、烏毛、烏鱠、黑頰(澎湖)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Acanthopagrus schlegeli,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czerskii,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schlegelii, Acanthopagrus swinhonis czerskii, Chrysophrys schlegelii, Mylio macrocephalus, Pagrus macrocephalus, Sparus macrocephalus, Sparus macrocephalus czerskii, Sparus swinhonis czersk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楊鴻嘉圖鑑 (金)  Bleeker, P. 1854 朱元鼎 編 1985 楊鴻嘉, 楊誠國 1990 楊鴻嘉, 陳良德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楊鴻嘉, 陳良德 1995 楊鴻嘉, 張寶仁 1996 
典藏標本 ASIZP0055566 ASIZP0055571 ASIZP0056591 ASIZP0058743 ASIZP0059085 ASIZP0059494 ASIZP0060420 ASIZP0060781 ASIZP0061828 ASIZP0061993 ASIZP0062866 ASIZP0062892 ASIZP0071067 ASIZP0071069 ASIZP0071071 ASIZP0072786 ASIZP0072799 ASIZP0072800 ASIZP0074203 ASIZP0076183 ASIZP0077738 ASIZP0077755 ASIZP0700238 ASIZP0804266 ASIZP0804267 ASIZP0804268 ASIZP0805458 ASIZP0805470 ASIZP0805471 ASIZP0807096 ASIZP0900212 ASIZP0915458 ASIZP0915470 ASIZP0915471 ASIZP0917096 FRIP00012 FRIP20088 ...列出全部54筆...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6-01-27,HAN-YANG,CO1,100%
英文俗名 Black sea bream; Blackhead seabream; Black porg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體呈橢圓形,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4-5列,下頜前端具圓錐齒2-3對,兩側具臼齒3列;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5.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 背鰭具有11根硬棘,11根軟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8-9根軟條;胸鰭具有14-15根軟條;側線鱗列數為50-53。體灰黑色而有銀色光澤,有若干不太明顯之暗褐色橫帶;側線起點近主鰓蓋上角及胸鰭腋部各一黑點。除胸鰭為橘黃色外,其餘各鰭均為暗灰褐色。 最大體長可達50公分,重量可達3.2公斤。據報導體長32公分可達性成熟。(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1-15公尺深的沿岸水域,常在港灣、紅樹林、蚵棚、紅樹林或堤防區的消波塊附近活動,行動極為敏捷。屬於廣鹽性魚類,尤其是小魚和亞成魚,常常出現在泥沙底質的河口半淡鹹水域。屬於溫、熱帶底棲性魚類,以甲殼類、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及多毛類為食。雌雄同體,會性轉變,在3-4歲前全為雄性,其後轉變為雌性。冬季集結至河口周邊海域繁殖產卵,春季時幼魚開始出現在河口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及中國沿海。臺灣普遍分布,各地海域均有記錄。 

漁業利用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種,族群量豐富。一般由一支釣或底刺網捕獲,全年均產,以秋季至翌年春季較佳。目前已能完全養殖,在西南部為重要養殖魚種,以箱網養殖和陸上池塘養殖為主,產量穩定。目前市場所見的黑棘鯛大多是來自養殖漁塭。由於其對環境之適應能力較強,人工繁殖技術亦已成熟,種苗來源穩定,所以亦是各縣市政府海域放流的重要對象魚種。為各地魚市場上常見的高級食用魚,味道鮮美,料理方式以紅燒或鹽烤為主,若為新鮮魚體,亦可製成生魚片食之。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