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centrogobius viridipunctatus  
發音 
Acentrogobius viridipunctatus青斑細棘鰕虎
by: 陳靜怡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青斑細棘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青斑細棘鰕虎魚 
最大體長 16.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甘仔魚、狗甘仔、珠鰕虎、青班銜鯊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潟湖、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印度孟買 
同種異名 Acentrogobius sealei, Creisson sealei, Ctenogobius viridipunctatus, Gobius chlorostigma, Gobius viridipunctatus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Cuvier, G. etc. 183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伍漢霖, 鐘俊生等 編著 2008 周銘泰, 高瑞卿 2011 伍漢霖, 邵廣昭, 賴春福, 莊棣華, 林沛立 2012 
典藏標本 ASIZP0056332 ASIZP0056777 ASIZP0071205 ASIZP0072951 ASIZP0072952 ASIZP0072953 ASIZP0073233 ASIZP0073234 ASIZP0073235 ASIZP0080307 ASIZP0080309 ASIZP0080831 ASIZP0805576 ASIZP0805577 ASIZP0805578 ASIZP0805708 ASIZP0805709 ASIZP0805710 ASIZP0807436 ASIZP0807438 ASIZP0807567 ASIZP0915576 ASIZP0915577 ASIZP0915578 ASIZP0915708 ASIZP0915709 ASIZP0915710 ASIZP0917436 ASIZP0917438 ASIZP0917567 NTOUP201005-227 NTUM02261 NTUM07717 NTUM08605  
典藏基因2012-08-20,柯慧玲,CO1,100% 2012-08-20,柯慧玲,CO1,100% 2012-08-20,柯慧玲,CO1,100% 2016-04-06,Yung-Chieh,CO1,100% 2016-04-06,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Spotted green goby; Green-spotted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Ⅵ, Ⅰ, 10;臀鰭Ⅰ, 9;胸鰭18。縱列鱗 37~39;橫列鱗 12~13;背鰭前鱗 34。體延長,側扁。背緣、腹緣微微隆起;尾柄較高。頭中大。吻部圓鈍。頰部有許多列細密的垂直感覺乳突。眼上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口大,頗斜裂,口裂可達眼前緣的下方。上下頜均具有尖銳的大型犬齒。鰓裂中大。體被中型的櫛鱗,背前鱗列為較細小的圓鱗,腹部亦被鱗。第一背鰭的前方鰭棘約等長。第二背鰭及臀鰭的後方鰭條均較長,雄魚的鰭條末端可達尾鰭的基部。尾鰭圓形。體呈暗褐色,體背具5-6個深色斑駁,斑駁間具亮藍色斑;體側中央具5個黑斑,圍繞其周遭散布有青綠色的亮斑。胸鰭基部的上方有一暗斑。各鰭灰色;第二背鰭的上方具有一淡黃色的縱紋;腹鰭灰黑色;尾鰭基部具紅褐色點紋。(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泥灘底質的河口或紅樹林區沿岸內灣的淺水區及潮地中活動。白天多躲藏在泥中的洞穴裡。攻擊性較強,肉食性魚類,以小型甲殼類、小魚為食物來源。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東非到新幾內亞,北至日本。臺灣分布於各地河川下游的半淡鹹水的河口區中。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