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Gambusia affinis  
發音 
Gambusia affinis食蚊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aird & Girard, 1853) 棲息深度 0 - 1公尺
中文名 食蚊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花鱂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66 Poecil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食蚊魚 
最大體長 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肚仔、胎鱂、大肚魚 
世界分布 北美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河口、淡水  模式種產地
美國德克薩斯 
同種異名 Fundulus inurus, Gambusia affinis affinis, Gambusia affinis katruelis, Gambusia gracilis, Gambusia humilis, Gambusia patruelis, Haplochilus melanops, Heterandria affinis, Heterandria patruelis, Zygonectes brachypterus, Zygonectes gracilis, Zygonectes inurus, Zygonectes patruelis ...共13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Baird, S. F. etc. 1853 Chen, T. R. etc. 1968 Otto, R.G. 1973 Al-Daham, N.K. etc. 197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Jawad, L.A. etc. 2000 Lola T. Dees ? 
典藏標本 ASIZP0058498 ASIZP0058499 ASIZP0062080 ASIZP0072736 ASIZP0072737 ASIZP0074820 ASIZP0805419 ASIZP0805420 ASIZP0915419 ASIZP0915420 FRIP00448 NMMBP01960 NMMBP01964 NMMBP01982 NMMBP02069 NMMBP02596 NMMBP05925 NMMBP05932 NMMSTP00667 NMNSF00045 NMNSF00052 NMNSF00146 NMNSF00147 NMNSF00159 NMNSF00925 NMNSF00955 NTMP0409 NTMP0872 NTMP1448 NTOUP201005-240 NTOUP201005-248 NTOUP201005-252 NTOUP201006-386 NTOUP201006-390 NTOUP201202-254 NTOUP201202-288 SU23152 ...列出全部43筆... 
典藏基因2012-10-15,張家豪,CO1,100% 2012-10-15,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Mosquito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圓突。頭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略寬而平直。口上位,向後斜下;口裂遠不及眼前緣的下方。體被有大型的圓鱗;縱列鱗29-32;背前鱗16-17。背鰭小型,起點較近於尾鰭基部,背鰭軟條數7-9;雄魚的臀鰭第3、4、5鰭條特化而成一延長的交接器,交接器遠長於腹鰭長,雌魚則正常的扇形,起點在背鰭起點之前,鰭條數8-10;胸鰭鰭條數12;腹鰭腹位,鰭條數6;尾鰭呈圓形。體色為淡金黃色或灰色,略透明。背側暗褐色,腹面淺白。雌魚的腹部後端有一黑色斑。各鰭的外緣呈深褐色。

棲所生態

表層魚類,大多成群地在水體的表層活動。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緩流區,以及湖泊、田間、渠道等棲所,亦可進入河口區的半淡鹹水域。對於環境污染的耐受力強,可以在污染的水域或低溶氧的環境下生存。雜食偏肉食性,以浮游動物、如孑孓等之水棲昆蟲及碎屑為食。由於本種魚類引進臺灣,其族群大量繁衍已造成原產的卵生青鱂魚的族群逐漸消失,而幾乎滅絕。 

地理分布

原產於北美洲及中美洲的淡水系,約於1913年引入臺灣。現已普遍存在於各溪流、湖沼及田渠等水域。 

漁業利用

為了滅絕蚊子之幼虫而引進之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