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Labracinus lineatus  
發音 
Labracinus lineatus線紋戴氏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astelnau, 1875) 棲息深度 1 - 15公尺
中文名 線紋戴氏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擬雀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42 Pseudochrom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條紋戴氏魚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准雀鯛、紅獅公、紅貓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蘭嶼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西澳洲丹皮爾群島 
同種異名 Dampieria ignita, Dampieria lineata, Labricinus line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  Castelnau, F. L. 187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7370 ASIZP0067378 ASIZP0067381 ASIZP0802392 ASIZP0802393 ASIZP0802394 ASIZP0912392 ASIZP0912393 ASIZP0912394 NMMBP04920 NMMBP04921 NMMBP04922 NMMBP04923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Lined dottyback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非常側扁,頭鈍,頭背部隆起。 吻短。眼中大。口斜裂;上頜延伸至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體被櫛鱗;側線斷成二段。鰓蓋有鱗,背鰭及臀鰭基底有鱗片。背鰭具硬棘II,軟條23-26;臀鰭長約背鰭之一半,具硬棘III,軟條13-15;胸鰭鈍圓形;腹鰭具I硬棘及5軟條,其中第3根最長;尾鰭圓形。體色為灰棕色,眼睛下方之頰部為磚紅色橫紋,但在主鰓蓋為深棕色;虹膜上緣為暗藍色,中間為紅色,後緣為黃色後緣為暗藍色;除直徑大於胸鰭長度之鮮紅色大斑點外,背部及體側的鱗片上有暗灰藍色的斑點,體側之鱗片有成橫紋的斑點線紋達16條之多,但變異仍多,多半在腹側有漸消失的趨勢。 背鰭硬棘I及II和軟條第1到4枚間有黑斑點,鰭膜有很多斑點,前部分為深棕色,後部分為深灰藍色;背鰭軟條線為藍色;臀鰭為深棕色亦有藍色外緣;臀、尾鰭均為黑色、沒有斑點。

棲所生態

棲息在珊瑚礁的礁穴中,常出現在礁區外緣活動覓食。喜歡捕食小魚、小蝦為食。此種魚類有強烈的領域行為;在繁殖季節時,雄魚會護卵,一旦有入侵者,雄魚會有攻擊行為,將入侵者逐出。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包括臺灣及澳洲西部。臺灣蘭嶼海域有。 

漁業利用

體色豔麗,十分動人,是深受水族人士喜歡的魚類,唯應注意同一水族箱內同種會有激烈打鬥的現象。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