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Leptoscarus vaigiensis  
發音 
Leptoscarus vaigiensis纖鸚鯉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Quoy & Gaimard, 1824) 棲息深度 3 - 10公尺
中文名 纖鸚鯉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鸚哥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4 Sca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纖鸚嘴魚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鸚哥、蠔魚、臊魚、海代(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尼 
同種異名 Calliodon chlorolepsis, Leptoscarus coeruleopunctatus, Leptoscarus vaigeinsis, Leptoscarus vaigensis, Leptoscarus vaigienis, Scarichthys auritus, Scarichthys caeruleopunctatus, Scarus auritus, Scarus bottae, Scarus caeruleo-punctatus, Scarus coeruleopunctatus, Scarus naevius, Scarus rubronotatus ...共14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Review and doubtful species of Scaridae of Taiwan(Liao et al., 200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Liao, U. C. etc. 2004 
典藏標本 AMNH222681 AMNH222682 ASIZP0056312 ASIZP0056313 ASIZP0057703 ASIZP0058289 ASIZP0058662 ASIZP0059072 ASIZP0059632 ASIZP0060719 ASIZP0061910 ASIZP0073244 ASIZP0074875 ASIZP0079431 ASIZP0805719 ASIZP0807667 ASIZP0915719 ASIZP0916845 ASIZP0917667 FRIP22321 NMMBP02343 NMMBP03271 NMMBP05532 NMMSTP00154 NTUM06471 NTUM07576 USNM00200262 USNM00235542 USNM00235630 USNM00362550  
英文俗名 Petroleum parrotfish; Slender parrotfish; Seagrass parrotfish; Parrotfish; Marbled parro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牙齒完全癒合成齒板,上齒板為下齒板所包被,齒板之癒合處呈鋸齒狀;上咽骨每側有咽頭齒三列,下咽骨之生齒面寬度大於長度。背鰭前中線鱗約3-4(通常為4);頰鱗1列,4-5個,鱗片大型。胸鰭具13軟條;尾鰭圓形。體呈綠褐色,體側具白色及棕色之斑駁,另有 5 條不規則的白色條紋;頭部有不規則的白色斑點。背鰭、臀鰭及胸鰭之鰭膜上具暗色斜帶;胸鰭為黃色;臀鰭鰭膜為黃色,具線狀排列之白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掩蔽的海灣、港灣與潟湖水域,通常生活於海草區域或藻類覆蓋完整的堅硬底部。通常形成小群魚群。 不像其他的鸚哥魚,本種魚之雄性與雌性體色看起來非常相似而且不改變性別。以海草與藻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北部與南非至復活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紐西蘭的窮騎士島與澳洲的羅塔納斯島。東南大西洋: 南非佛斯灣。臺灣北部、東北部、西部、南部及各離島均有記錄。 

漁業利用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