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araploactis kagoshimensis  
發音 
Paraploactis kagoshimensis鹿兒島副絨皮鮋
by: ©Cornish, Andrew
命名者 (Ishikawa, 1904) 棲息深度 0 - 52公尺
中文名 鹿兒島副絨皮鮋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絨皮鮋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06 Aploact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鹿兒島絨棘鮋 
最大體長 1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虎魚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鹿兒島 
同種異名 Tetraroge kagoshim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SIO80-226  
英文俗名 Velve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呈長方形,側偏;頭中大,側扁,具棘和稜。口前位,斜裂;上下頜和鋤骨具絨毛狀齒;上咽喉具一齒板。前鰓蓋具鈍棘5。體被特化之棘狀鱗。背鰭連續,起始於眼眶後緣之上方,硬棘部稍高而具缺刻,具硬棘XIII-XIV,軟條10;臀鰭亦低,具硬棘I,軟條8-9;臀鰭硬棘I,軟條3。體一致為黃色,腹部較淡,體側具有模糊的黃褐色斑塊;各鰭同體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岩礁上藻類群中,通常見到在晚上。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菲律賓及斐濟。臺灣產於東北部的龜山島。 

漁業利用

小型至中小型魚類,無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