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Pempheris oualensis  
發音 
Pempheris oualensis烏伊蘭擬金眼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31 棲息深度 1 - 35公尺
中文名 烏伊蘭擬金眼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擬金眼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83 Pemphe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黑稍單鰭魚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三角仔、刀片、水果刀、解餌刀、皮刀、洞豐仔(澎湖)、皮刀仔(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密克羅尼西亞 
同種異名 Pempheris oulensis, Pempheris ovalensis, Pemphperis oual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Fishbase(2003)  Cuvier, G. etc. 183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Mok, H. K. etc. 1997 
典藏標本 ASIZP0055080 ASIZP0058881 ASIZP0058893 ASIZP0058981 ASIZP0058989 ASIZP0059262 ASIZP0060054 ASIZP0061398 ASIZP0080790 ASIZP0700182 ASIZP0900029 ASIZP0916815 BPBMI23060 FRIP20071 NMMBP01141 NMMBP02539 NMMBP02997 NMMBP04442 NMMBP05819 NMMBP05821 NMMBP06613 NMMBP06613B NMMSTP00426 NTMP0945 NTOUP200611-824 NTUM04897 NTUM08162 NTUM08661 SU49415 USNM00343805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Oualan sweeper; Silver sweeper; Sweeper; Cave sweeper; Bronze sweeper; Copper swee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腹緣隆起,尾柄細長,喉部中部具稜脊。頭中等大,吻端鈍圓。眼大型,其直徑遠大於吻長。口斜裂,下頜突出,上頜稍可伸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有小錐狀齒,舌上無齒。鰓耙細長,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具棘1-3枚,主鰓蓋骨無棘。體被櫛鱗,頭側、尾鰭、臀鰭基底上方均被鱗;側線完全延伸至尾鰭後端,側線鱗數60-73,側線上方有鱗列5-6列,側線下方有鱗列15-16列。頭及背部為深褐色或淺褐色,其下則為銀色,其鱗片上有許多銅黑色小斑點,隨魚的增長而增加,尤其以胸部、鰓蓋及頭部更為顯著,最後成古銅色;胸鰭基部有一黑斑。背鰭前緣及末端黑色;臀鰭色淡,不具明顯之黑色緣;尾鰭通常無黑色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清澈水質的潟湖及向海的珊湖礁盤下方或洞穴中,白天不易見其行蹤,夜間則經常成一大群游動覓食。夜行性,以動物性浮游生物、小型底棲甲殼類或小魚等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 西起紅海,東到萊恩、馬貴斯及杜夕群島,北起琉球群島,南至羅的豪及拉帕島。臺灣各地皆有。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食用價值低,唯持殊的體型,呈銅銀亮片般的外表,以及夜行性魚獨有的大眼睛,當然就成了水族館張羅的美麗觀賞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