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licofollis polystaphylodon
Plicofollis polystaphylodon葡齒褶囊海鯰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命名者 (Bleeker, 1846)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葡齒褶囊海鯰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鯰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56 Ar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葡齒褶囊海鯰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莫桑比克海鯰、成仔魚、成仔丁、銀成、白肉成、臭臊成、賓士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雅加達 
同種異名 Arius polystaphilodon, Arius polystaphylodon, Tachysurus polystaphylodon   
參考文獻  
典藏標本 ASIZP0058255 ASIZP0080015 ASIZP0080057 ASIZP0807329 ASIZP0807391 ASIZP0917329 ASIZP0917391  
典藏基因2016-01-20,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Mozambican sea catfish; Marine catfish; Mozambique sea ca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地形環境,常會至河口區覓食;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由印度洋西側至西太平洋熱帶地區,包括台灣東北部等地區。 

漁業利用

常為流刺網或底拖網所獲,或是釣友在河口區域常釣獲的魚種。由於魚肉腥味較重,故經濟價值不高,可以用枸杞、當歸等中藥燉煮去腥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