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olea ovata  
發音 
Solea ovata卵鰨
by: 陳靜怡
命名者 Richardson, 1846 棲息深度 10 - 30公尺
中文名 卵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501 Sole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卵鰨 
最大體長 1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龍舌、鰨沙、比目魚、貼沙(澎湖)、鰨西(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西南部、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中國廣州 
同種異名 Microbuglossus humilis, Microbuglossus ovatus, Solea humil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323 ASIZP0072429 ASIZP0072430 ASIZP0072431 ASIZP0074677 ASIZP0079098 ASIZP0805115 ASIZP0805116 ASIZP0805117 ASIZP0915119 ASIZP0915120 ASIZP0915121 NMMSTP00833 NMNSF00954 NMNSF01293 NTUM01620 NTUM02509 NTUM05166 NTUM05167 NTUM05168  
典藏基因2011-07-20,柯慧玲,CO1,100% 2011-07-20,柯慧玲,CO1,100% 2011-07-20,柯慧玲,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Ovate sol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極側扁;兩眼均位右側,眼間隔處具鱗片。前鼻管單一短小,達下眼前緣。口小,口裂弧形,口裂達下眼前下方;吻短鈍;眼側齒不發達,盲側具細齒狀;腭骨無齒。鰓膜與峽部分離。兩側被櫛鱗,側線被圓鱗。背鰭與臀鰭被鱗,分枝或不分枝,不與尾鰭相連;鰓膜不與胸鰭鰭條相連;左右腹鰭約對稱;尾鰭圓形。眼側體橄欖褐色,且散具小黑點,沿背緣有5個黑圓斑,沿腹緣則有4個,沿側線則有7-8個;胸鰭外緣2/3為深黑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沿岸較淺的泥沙底質海域。以底棲性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巴基斯坦,東至菲律賓,北至臺灣,南至澳洲。臺灣北部、西部及西南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中小型魚類,通常以底拖網捕獲,以生鮮或乾漬利用之。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