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phyraena japonica  
發音 
Sphyraena japonica日本金梭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5 - 100公尺
中文名 日本金梭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金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72 Sphyr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日本魣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眼梭子魚、倭鮊、竹操魚、針梭、竹梭、巴拉庫答、梭仔(澎湖)、細鱗梭仔(澎湖)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 
棲息環境 大洋、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潟湖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Sphyraena japonic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Cuvier, G. etc. 1829 馬敏欽 198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6166 ASIZP0061193 ASIZP0064713 ASIZP0064956 ASIZP0064965 ASIZP0065189 ASIZP0065190 ASIZP0065191 ASIZP0065192 ASIZP0700079 ASIZP0700080 ASIZP0800013 ASIZP0800014 ASIZP0800015 ASIZP0801049 ASIZP0801050 ASIZP0801051 ASIZP0801052 ASIZP0910013 ASIZP0910014 ASIZP0910015 ASIZP0911049 ASIZP0911050 ASIZP0911051 ASIZP0911052 FRIP21003 NMMBP00049 NMMBP00126 NMMBP01249 NMMBP01326 NMMBP04948 NMMBP04997 NMMBP05269 NMMBP05849 NMMBP06138 NTMP0164 NTMP0218 ...列出全部45筆... 
典藏基因2011-05-31,柯慧玲,CO1,100% 2011-05-31,柯慧玲,CO1,100% 2011-05-31,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ea pike; Snoek; Japanese barracuda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前鼻孔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延長鰓耙數1。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119-136。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稍後方之下方;胸鰭短,末端不及背鰭起點;尾鰭全期為深叉形。體背部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側線下方無暗色縱帶;腹鰭基部上方無小黑斑。尾鰭灰黃色;餘鰭灰白或淡色。

棲所生態

喜歡在開放水域較為近岸的地區活動,單獨或小群數一起活動。屬掠食性魚類,游泳能力強、速度快,活動範圍廣,無固定的棲所環境。 

地理分布

由日本南部到南中國海皆有分布。臺灣四周海域皆有產,是臺灣最常見的金梭魚。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定置網、流刺網、拖曳釣等漁法捕獲,肉味鮮美,適宜油煎、紅燒、煮薑絲湯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