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Sphyrna zygaena  
發音 
Sphyrna zygaena錘頭雙髻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0 - 200公尺
中文名 錘頭雙髻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雙髻鯊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30 Sphyr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錘頭雙髻鯊 
最大體長 5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錘頭丫髻鯊、犛頭沙、雙髻鯊、雙過仔、丫髻鮫、白肉雙髻(澎湖)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北部、綠島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礁區、砂泥底、
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地中海和大西洋 
同種異名 Sphyrna lewini, Sphyrna mokarran, Sphyrna zigaena, Spyrna zygaena, Squalis pictus, Squalus carolinensis, Squalus malleus, Squalus zygaena, Zygaena malleus, Zygaena subarcuata, Zygaena vulgar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Schwartz, F.J. etc. 1981 Schwartz, F.J. 1983 
典藏標本 ASIZP0806235 ASIZP0806236 ASIZP0916235 ASIZP0916236 NMMBP06279 NMMBP06296 NMMBP06569 NTMP0629 NTMP0687 NTUM01632 NTUM01633 NTUM08229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2015-12-01,Chia-Hao Chang,CO1,100% 2015-12-01,Chia-Hao Chang,CO1,100% 2015-12-01,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Round-headed hammerhead; Smooth hammerhead; Round-headed hammerhead shark; Common smooth hammerhead shark; Common hammerhead; Common hammerhead shark; Hammerhead; Hammerhead shark 
瀕危狀態 LR/nt IUCN 瀕危狀態:Lower Risk/near threatened  2000-06-30  華盛頓公約附錄2 華盛頓公約附錄2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而粗壯。頭前部平扁,兩側特別擴展,形成很寬的鎚狀突出,狀似廣闊之丫髻狀。吻部短而寬,前緣呈波浪狀,中央區不凹入,兩側則明顯凹入。眼小,圓形,瞬膜發達。前鼻溝發育完全,位於鼻孔前方內側。口裂大,弧形;上下頜齒同型,側扁三角形,齒頭傾斜,邊緣平滑或具細弱鋸齒,不具小齒尖。噴水孔缺如。第一背鰭高大,前緣略傾斜,鐮刀形,起點與胸鰭內角相對;第二背鰭小而低,起點於臀鰭起點後方;腹鰭近方形,後緣稍凹入;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胸鰭中大,後緣略凹入;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體背棕色,腹部白色。胸鰭、尾鰭下葉前部、尾鰭上部尖端具黑斑;背鰭上部具黑緣。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沿岸至外洋大陸棚或島嶼棚的大型鯊魚。夏季時,聚集成大群洄游至北方水域。胎生,每胎29-37尾幼鯊。肉食性,以其他軟、硬骨魚類及頭足類、甲殼類等底棲生物為食。具攻擊性,對人類具有潛在性危險。胎生,一胎可產下29-37 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50-60公分。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溫、熱帶水域。臺灣西部、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流刺網及延繩釣捕獲。但本種魚已被IUCN列為瀕危種,在大西洋禁捕,而台灣因為不屬於大西洋海域規範, 故仍在捕撈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