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Ventrifossa garmani  
發音 
Ventrifossa garmani加曼氏凹腹鱈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Jordan & Gilbert, 1904) 棲息深度 200 - 720公尺
中文名 加曼氏凹腹鱈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尾鱈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15 Macrou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加曼氏凹腹鱈 
最大體長 3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鱈魚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相模灣 
同種異名 Coryphaenoides garmani, Lionurus garman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邱美倫(2002)碩士論文;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Okamura, O. 1970 Okamura, O. 197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1306 ASIZP0065586 ASIZP0070226 ASIZP0070228 ASIZP0070437 ASIZP0070684 ASIZP0070689 FRIP01198 NMMBP00510 NMMBP01033  
英文俗名 Sagami grenadi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型延長,側扁。頭部中大。吻短圓鈍。口大,下位,頦下有一長鬚;上、下頜齒為錐狀,多列排成寬齒帶,內側齒不特別大於外側齒。鰓裂大,向前延伸達眼睛後緣下方。鰓被架 7;鰓耙數0+9-13。體被大型櫛鱗,其上散佈許多三角形的棘刺;第一背鰭基底後方皆為有棘鱗區;第一背鰭中部至側線之鱗列數5-6。發光器位於兩腹鰭基底間,短小,黑色水滴狀,包圍著肛門與尿殖孔,此包圍部份凹陷,所以此類魚被稱為「凹腹鰭」。第一背鰭具硬棘II,第II硬棘前緣呈鋸齒狀,軟條9-12;腹鰭起點稍後於胸鰭起點,軟條8-9。體一致為土黃色,各鰭淡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深度200-720公尺、水溫6-12。C的砂泥底質水域。屬深海底棲性肉食魚類,以小型之磷蝦、明蝦等等足類為食。會在夜間時從較深水層遷移至較淺水層覓食;繁殖季節為冬季至初春。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南日本太平洋岸、中國東海至臺灣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常見之種類,無經濟價值,漁民以底拖網捕獲後,多作為下雜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