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珊瑚和共生藻的共生談珊瑚礁保育

內容摘要:

珊瑚與共生藻是一個很典型內共生的例子。珊瑚雖具有觸手可以自行獵食,但並不是它主要的能量來源。較淺海處的珊瑚,大部分都是靠共生藻提供養分。共生藻利用珊瑚蟲代謝所產生的含氮、含磷廢物,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以提供珊瑚營養。珊瑚提供共生藻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質,以及提供保護 ; 共生藻提供珊瑚養分,彼此為互利共生。因為共生藻的存在,也才有現在我們所見到五彩繽紛的珊瑚。

其實珊瑚體內不只有共生藻,還有真菌、細菌、古菌等。雖不是所有都對珊瑚有利,但也有一部分的微生物會提供含氮的養分給珊瑚。

水溫過高或過低、水質污染、沈積物太多、鹽度改變等,都會讓共生藻產升壓力,造成色素降低或停止光合作用。那麼珊瑚就必須自己產生能量、還要提供共生藻養分,最後因為無法負荷,就把共生藻給驅逐,共生關係瓦解。失去共生藻的珊瑚不再具有美麗的色彩,珊瑚變為白色,就是我們所說的「珊瑚白化」。

目前國際上都致力於珊瑚的移植、復育,例如,澳洲、菲律賓都致力於復育過去受損的珊瑚。台灣方面也具備這樣的技術,在海生館中運用已久。而台灣的地形與位置佔有優勢,墾丁地區因湧升流,讓水溫比原溫度低了一些,夏季水溫最高的時節也因颱風的侵襲,能讓水溫下降。

台灣雖有良好的移植培育技術,以及水溫優勢,但因珊瑚成長緩慢,仍須愛惜與保護。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