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資源現況與挑戰

內容摘要:

臺灣主要的漁業活動是遠洋漁業、沿近海與養殖漁業,這三種漁業都有各自的發展與挑戰。

40-50年前,社會大眾仍未警覺全球的漁業資源,正在減少;直到經過調查、研究、分析,以目前長期統計數據來看,大型魚類嚴重減產到80-90%,科學家分析資料庫的長期演變趨勢,提醒我們到了2048年,海裡可能什麼都沒有了。漁民、有40-50年潛水經驗人士都表示從前海面下的情景與現今相差甚大。

台灣的遠洋漁業因政府政策很發達,但資源逐漸減少,因此國際上在管理遠洋漁業的資源也越來越嚴格。沿近海漁業政府則積極進行復育,政府近幾年相關的措施:人工魚礁、種苗放流、限制捕撈……等。

但特別重要的還是應該要輔導漁民轉業,從事休閒漁業等,靠著生態旅遊觀光來回復漁業資源。台灣的養殖漁業技術非常好,可以說是養殖漁業的大國,但臺灣的環境卻無法提供太多的養殖條件,可能造成地下水或地層下陷的問題。

造成漁業減損的原因:過度捕撈、汙染、棲地破壞、外來入侵種、氣候變遷。根據科學文章數據分析,過度捕撈是漁業減少的最主要原因。而汙染、氣候變遷是未來對海洋造成毀滅性的原因。

大型的魚類是海中金字塔頂端生物,屬於高級掠食者,種多量少,若過度捕捉,對生態系影響甚鉅。而海中的魚屬於公有財,因此會造成大家競爭捕撈。聯合國目前草擬海洋保護公約,希望能將公海劃設海洋保護區。

台灣目前漁業政策的管理需要再加強,長期調查以建立好的指標;制定環保法律規定以及利用監測工具監測是否有偷排,減少汙染,公開數據,讓民眾得以隨時了解、察看。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