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硬底質生態系_牡蠣礁與蟲礁

內容摘要 | 

在硬底質的海岸生態系,除了珊瑚礁、岩礁跟藻礁之外,還有牡蠣礁跟蟲礁,
這幾種海岸生態系台灣都有分佈。

什麼是牡蠣礁?
牡蠣礁是指形成大型殖民的牡蠣密集聚集體。
牡蠣是一種雙殼貝類,在生態上有重要的功能,
被大家認為是生態系統的工程師,
牡蠣透過幼苗散播到老的牡蠣或死亡的牡蠣殼,
密集群聚形成牡蠣礁,
也有其他名詞如牡蠣床(oyster bed)、牡蠣堤(oyster bank)或牡蠣棒(oyster bar)等。

牡蠣礁提供了三度空間,讓幼小的魚蝦蟹提供了避難所,
抵抗風浪的能量,穩定海岸線,保護水下植被、海岸濕地和海濱社區,
並透過濾食讓水質有所改善,

蟲礁在臺灣比較少有人知,少有像國外生長常見很大一片的規模。
蟲礁是由海洋多毛蟲建造的橢圓形,形似桌子的土堆所組成的結構。
由各種沉積物組成,由蠕蟲產生的黏液蛋白結合在一起。
臺灣在花蓮港的南濱及化仁的海岸潛堤,曾發現管蟲礁。

蟲礁在世界的分佈,網路上打Reef Worm會跳出許多照片,
也可以連結到相關的報告,大概能看見蟲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