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台灣的海岸有林澤與草澤。
草澤以一年生草木植物為主,如鹹草和蘆葦等,台灣關渡和蘭陽溪口附近的都有草澤。
林澤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多數為紅樹科的植物所組成,一般又稱作紅茄苳。如紅樹林中的水筆仔,淡水的水筆仔純林為典型代表。
一種紅樹科植物叫作紅茄苳,其木材、樹桿、枝條、花朵都是偏紅褐色的,樹皮可提煉出丹寧,作為紅色染料,因此稱為紅樹。
紅樹林沼澤多爛泥灘地,除自己的幼苗外,幾乎沒有其他植物能夠生長。
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度之間,屬於熱帶與亞熱帶海岸的樹種。
全世界約有80幾種,屬耐旱、耐鹽的植物群落。
水溫必須在20度以上,可忍受高鹽分、但不耐寒,也不適合有強浪與水流的地方。水筆仔大概是種類分佈的北限。
台灣現存四種紅樹林植物:水筆仔、海茄苳、欖李、五梨跤(舊名鑑定錯誤,今為紅海欖)。
紅樹林有特別適應環境的方法,例如:限制有多少鹽份可以進入根部、在組織內可以含有高鹽分,或是可以主動去除過多鹽分。
有些紅樹林可以將鹽分排泄到根、莖、葉的表面,有時可以在樹葉上發現鹽結晶。
而特化的呼吸根、支柱根、膝,皆是用來呼吸的特別構造。
紅樹林生態系中有眾多生物,像是許多昆蟲住在紅樹林枝幹上,鳥類到沼澤找螃蟹吃或是在樹上築巢,藤壺、牡蠣、貽貝、螃蟹、蝦子等生物,都可以在紅樹林底部找到。
最特別的非彈塗魚莫屬,牠用嘴巴盛起沈積物來濾食,並利用尾巴當彈簧在泥灘上跳躍,進入洞穴躲避太陽照射過久,彈塗魚得皮膚充滿血管,特別是以頭部前方來獲得氧氣。
紅樹林生態系不僅具有生態功能,亦能保護環境、學術教育、經濟效益等。
可以抵抗潮汐洪水、過濾陸地污染,並提供景觀旅遊等休憩功能,以及吸收比熱帶雨林更多的二氧化碳。值得一提的是,紅樹林是全球最重要的「藍碳」。「藍碳」指的是保存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碳,被認為是現今減緩大氣中二氧化碳升高及全球暖化的可行方法之一。
紅樹林生態系受到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污染以及氣候變遷等人為因素影響。從20世紀以來,約有35%的紅樹林面積消失,據估計,目前紅樹林仍以每年1-3%的速度消失中。
[前往講堂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