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出版常見魚介貝類圖鑑
Gelidium amansii 安曼司石花菜 (藻類:紅藻 Red Algae; Rhodophyta) 該書第17頁  
  安曼司石花菜俗稱石花、牛毛菜、雞毛菜。體紫紅色或黃紅色,軟骨質,直立枝扁壓細線狀, 4~5回羽狀分枝。生長於低潮線附近至潮下帶10米深礁石上。臺灣東北角為常見種,可提煉洋菜作石花凍。

  紅藻含有豐富藻紅素,故藻體多呈現紫紅、玫瑰紅等瑰麗顏色。由於藻紅素可以吸收葉綠素無法吸收的青綠光,故紅藻可比其他藻類生長在較深的海域,有時在水深二百公尺處仍可找到其蹤跡。紅藻的分類,主要以藻體的形態構造、四分孢子分裂方式、囊果構造及生活史等特徵為依據。目前臺灣已知的紅藻有42科146屬336種。大多數紅藻是由藻絲所構成,可分為單軸型和多軸型;單軸型藻體中央有一條中軸藻絲,如石花菜、龍鬚菜。多軸型藻體中央是由多條中軸藻絲組成髓部,如蜈蚣藻、麒麟菜、紅寶菜等。紅藻的細胞壁含豐富果膠及粘質多醣類(如洋菜、卡拉藻膠等),可以食用,也廣用於食品、化妝品及各種工業用途,跟褐藻一樣,是較有經濟價值的藻類。有些紅藻還可自海水中吸收鈣質,沉澱碳酸鈣,對造礁有莫大貢獻。臺灣紅藻的養殖,主要為紫菜、龍鬚菜、蜈蚣藻、紅寶菜、海木耳等。其中,龍鬚菜養殖,是全世界最早以魚塭混養方式而知名,曾帶動臺灣洋菜加工產業及九孔養殖之發展。澎湖的紫菜養殖,主要以淺海浮動筏網棚養殖,主要在蔣美、白坑及青螺等地。紅寶菜及蜈蚣藻,是以延繩吊掛方式養殖,在東港、大鵬灣及小琉球等地試養成功。海木耳,則是近年在東港以槽式放養方式養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