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常見魚介貝類圖鑑
Tripneustes gratilla 白棘三列海膽 (棘皮類:海膽類Echinoids) 該書第72頁
海膽(Sea urchins)分成兩大類,一類為正型海膽,有一圓形或橢圓形的殼,外具長刺或粗刺,大多生活在礁岩海域,多為穴居或自由活動。另一類為歪型海膽,身體扁平,刺細小呈毛刺狀,多躲藏在沙地中,晚上才出來覓食,俗稱為海老鼠。歪型海膽中有一些身體極扁平,像餅乾一般,俗稱為餅乾海膽。海膽進行體外受精,在生殖季,雌雄海膽會將精子卵子排出體外,在海水中受精。幼蟲需在水中漂浮約2~3週,再下沉到海底變成小海膽。我們在海膽壽司上所看到的白色或橘色的東西,就是海膽的卵囊或精囊。大多數海膽以海藻為食,或以動物殘骸、藻類碎片為食,是海底重要清道夫。許多種類的海膽可適度調節藻類數量,讓珊瑚的幼蟲有空曠的棲地附著。穴居型海膽死後的洞穴,常提供其他生物躲藏,大大地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由於海膽密度太低或數量太少會造成無法成功受精,讓族群快速消失或減少。海膽的採捕利用需審慎評估,否則會對當地海洋生態造成重大影響。全世界約有1200種海膽,臺灣海域約有100種。臺灣海域目前有3個經濟種: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口鰓海膽、紫海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