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常見魚介貝類圖鑑
Alectis ciliaris 絲鰺 (魚類:鰺科Carangidae) 該書第130頁
鰺科魚類體形多樣式,紡錘形、橢圓形、卵圓形或菱形等。尾柄一般皆細長,有些種類其背、腹側具凹槽;兩側則具稜脊。一般皆被細小圓鱗,有些種類則退化而埋於皮下或部份區域裸露。側線完全,前部多少彎曲,有時側線上全部或部份具稜鱗。脂性眼瞼,或發達,或不發達。上下頜一般皆具齒,一列或呈絨毛齒帶;鋤骨、腭骨及舌面通常有齒帶。鰓蓋膜分離,不與喉峽部相連。前鰓蓋骨,幼魚時具小刺,成魚則平滑。鰓耙通常細長,亦有退化呈瘤狀者。兩個背鰭多少分離,第一背鰭前方常有一平臥倒棘,棘間通常有膜相連,有些種類第一背鰭棘會隨成長而漸退化,甚至消失;第二基底長,前方鰭條有時延長如絲狀;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其前方具二游離之硬棘,有時會埋入皮下;第二背鰭與臀鰭後方有時具1個或多個離鰭。胸鰭寬短或延長呈鐮刀狀;腹鰭胸位;尾鰭叉形。全世界計有4亞科32屬,大約140種(Nelson, 1994),臺灣目前記錄為4亞科22屬56種(Lin & Shao, 1999)。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尤其是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有些種類可生活於半淡鹹水域,甚至淡水域。臺灣各地海域皆可發現其蹤跡。大部份的鰺科魚類屬於中表層洄游性魚類,通常結成群沿著岸邊在不同深度的水域巡游,部份的魚種則喜歡棲息於沙岸或珊瑚礁區;某些種類,像浪人鰺(Caranx ignobilis)、六帶鰺(Caranx sexfasciatus)等魚種,其幼魚經常出現在河口的汽水域;而素有「領航者」之稱的黑帶鰺(Naucrates ductor)及無齒鰺(Gnathanodon speciosus)的幼魚則經常伴隨在大型魚,像鮫、魟之類的身旁,一面可保護自己,一面可撿食大魚吃剩下的碎屑。大部份的種類主要捕食小魚,亦有捕食軟體動物或甲殼類者,或是以浮游無脊椎動物為食,像圓鰺屬(Decapterus)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