鮟鱇科 Lophiidae  
發音 
分布於北極及世界三大洋。
頭大,寬闊而平扁,有一些骨刺或骨脊。口大,有大小不等的可倒伏尖齒。下頜前突。皮膚薄而疏鬆,裸露無鱗;頭的兩側、下頜及體上具許多皮質突起。背鰭分硬棘部及軟條部,硬棘部份為2部份,前部由III硬棘組成,第一及二棘位於近吻端,第三棘在頭的後端,第一棘特別延長呈釣桿狀,末端具吻觸手,第二及三棘上常具小卷鬚;後部硬棘為I-III,有鰭膜相連;軟條位於尾部,具8-12;胸鰭基底延長,臂狀,末端彎曲;臀鰭於背鰭軟條部下方;腹鰭於頭之腹面。全世界約4屬25種(Nelson, 2006),臺灣紀錄3屬7種(Shen et al., 1993;臺灣魚類資料庫, 2006)。
底棲小型至大型魚類。從淺海至深海水域均有。可利用臂狀之胸鰭爬行於海底。第一背鰭硬棘特化為吻觸手(illicium),有類似釣桿之作用,其觸角頂端有一類似釣魚誘餌之衍生物,名之為「釣餌」(esca)。利用上述構造,再加上具皮瓣之身體來偽裝,可吸引別種小魚或小蝦來覓食,然後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在許多國家為具高經濟價值之魚種。
臺灣地區鮟鱇科計有魚種7種
Lophiodes endoi 遠藤擬鮟鱇
Lophiodes insidiator 南非擬鮟鱇
Lophiodes miacanthus 少棘擬鮟鱇
Lophiodes mutilus 大眼擬鮟鱇
Lophiodes naresi 奈氏擬鮟鱇
Lophiomus setigerus 黑口鮟鱇
Lophius litulon 黃鮟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