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暖熱水域,某些生活於河口區,偶有進入淡水者。 |
 | 體延長,長橢圓形,體稍側扁。頭大。眼大。口大,斜裂;頜齒細小,或具犬齒,鋤骨和腭骨通常具齒,舌上無齒。前鰓蓋骨邊緣光滑或具鋸齒,鰓蓋骨後緣棘不發達。體被弱櫛鱗或圓鱗,裸天竺鯛屬(Gymnapogon)則裸露無鱗,頰部及鰓蓋均被鱗;側線完全或不完全。背鰭有二個,第一背鰭有VI—VIII棘,第二背鰭具I棘及8—14軟條;臀鰭具II棘及8—18枚軟條;尾鰭圓形、截形或叉形。全世界分2亞科,包括天竺鯛亞科 (Apogoninae)約有19屬260種及准天竺鯛亞科 (Pseudaminae) 粗估有4屬13種(Nelson, 2006),臺灣紀錄2亞科17屬85種(臺灣魚類資料庫, 2012)。 |
 | 天竺鯛屬夜行性動物,白天棲息於覓食區附近的洞穴或珊瑚礁旁,夜間則出外捕食,除了具有強硬犬齒之大齒天竺鯛屬(Cheilodipterus)魚種可能以較大型無脊椎或小魚為食外,大部份之天竺鯛均以小型底棲無脊椎或浮游性動物為主要食物。本科魚類口孵行為也是學者們研究的焦點,除了西部大西洋產之褶竺鯛(Phaeoptyx affinis),雌雄均有口孵記錄(Smith et al.,1971)外,其餘均為雄性魚口孵。如果它的下頜部突出或當魚張口時可看到魚卵時即可知此魚正在進行口孵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