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 | |
體高且側扁,呈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眼位頭部偏上後方。吻部尖且長。口小,端位;上下頜不可伸縮,上頜每側各具七枚齒,外側四枚齒,內側三枚,下頜每側皆四齒。鰓裂狹短且位於胸鰭基之前上方。皮膚粗糙,其上覆有不重疊之盾狀鱗,而大部分魚種在鰓裂後方另具變大之骨質鱗,有些在體後方具二列倒棘。背鰭具III硬棘,第一棘長而強,第二棘短,直立時可扣住第一棘,第三棘極小;第二背鰭與臀鰭相對;背鰭與臀鰭之軟條分叉;腹鰭無硬棘,恥骨末端具退化之腹鰭鰭條,但被四對恥骨特化鱗(incasing scale)圍住;尾鰭圓形或彎月形。全世界約11屬40種(Nelson, 1994),臺灣紀錄11屬18種(臺灣魚類資料庫, 2006)。 | |
熱帶沿岸之日行性魚類。通常單獨活動,晝間在離珊瑚礁上方約1-2公尺高處之水域活動,僅靠第二背鰭及臀鰭來游動,故泳速慢,而其尾鰭之擺動則可加速前進。受驚時會躲入具有小入口的礁洞中,並以第一背鰭及腹鰭腰帶撐直而卡在裡面,以增加掠食者捕食他們的困難;夜間睡覺亦如同此法。大部分板機魨為食性複雜之肉食性,強而有力的雙頜及銳利的牙齒使他們可輕易的咬碎帶殼之生物,一般以底棲動物如甲殼類、軟體動物、海膽等棘皮動物、海鞘、珊瑚蟲及魚類等為食,但有些則以浮游動物或底藻為食。產沈性卵,雌魚會護卵而攻擊任何接近的生物。皮剝魨由於變粗之第一背鰭硬棘之鎖定直立與否,是由較小之第二硬棘放入或不放入其後緣之 V 字形深溝內來控制,其作用如『板機』,故俗名『板機魨』(Triggerfishes)。有些以其特殊之體色及可愛之模樣而為水族養殖之寵物,如俗稱小丑砲彈之花斑擬鱗魨(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