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 蝦蛄(螳螂蝦、瀨尿蝦)為何被列為避免食用? |
答: | 非永續漁法、資源已枯竭。 |
| 蝦蛄(蝦姑)為口足目甲殼動物,依據外型可分為捕食爪為短棒狀(棲息岩礁或珊瑚礁)及齒狀(棲息泥沙底質)兩類,目前全世界及台灣在漁業上會利用的多為棲息泥沙底質的類群,因為這類蝦蛄具有在泥沙底挖掘U型棲管的習性,因此採集方式皆以底拖網來撈捕。因底拖網為不永續的漁法,加上考慮其沿岸的資源量已經明顯枯竭(參見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雖然仍可由其他地區如遠洋底拖漁獲取得蝦姑,但當該漁場也枯竭後又會轉移至其他地區,對資源永續利用沒有幫助益,故將蝦蛄列入避免食用清單。 |
| |
問: | 鹿港蝦猴與蝦蛄是不同生物嗎?目前屬海鮮指南中的哪一類呢? |
答: | 鹿港蝦猴指的是螻蛄蝦,蝦蛄指的是螳螂蝦或瀨尿蝦,兩者為不同生物,皆遭過度捕撈及使用不永續漁法,故蝦猴應與蝦蛄一同列入避免食用清單。 |
| 鹿港蝦猴(螻蛄蝦)屬於泥沙底質的底棲動物,以濾食水中有機顆粒為主,由於過去採補方式皆以人工挖掘泥沙中的蝦猴,所以採集量及對棲地的破壞有限,但現在皆利用高壓水柱沖灌高效率的方式,造成捕撈量過渡、棲地破壞較大的負面影響。此外,它們野外族群面臨棲地破壞(填海、人工海岸及採補破壞),加上可能的污染等因素,族群數量明顯銳減,因此,它們雖屬於食物金字塔底層,生活史短、成長速度較快等特徵,但目前應該列入紅燈,而避免食用! |
| |
問: | 海水龍蝦為何被列為推薦食用? |
答: | 漁法影響較小、符合底食原則、資源回復較快。 |
| 現今市場或餐廳所販售的冷凍熟食龍蝦多為進口(紐澳居多),屬於管理良善的水產品,且捕撈方式多為人工撈捕或籠具,因此對海底影響相當小。台灣北部過去產龍蝦,數量不少,且多以潛水方式捕撈,對海底影響小,販售方式為活體;雖有部分龍蝦利用底刺網所捕獲,但數量少,屬於意外捕獲居多。國外雖有龍蝦養殖,但因為成本高,所以經濟效益低無法推廣,台灣也僅有少數業者撈取龍蝦苗後畜養,效益也不大,因此龍蝦養殖仍未成主流。
此外,龍蝦捕食二枚貝等螺類為主,因此在生態系上屬於食物金字塔的底層,符合底食原則。龍蝦生活史短、產卵量大、資源回復速度相對較快,所以只要不要過度捕撈,數量可以維持一定水準。
大家有時候在魚市場可以看到體型很小的龍蝦(頭胸甲約僅5公分,全長約15公分以下),請記得千萬不要購買,因為這些龍蝦還很小,只要牠繼續留在海中成長半年左右,大概就有400-500g了,很快就具有繁殖能力繁衍下一代,因此體型太小的龍蝦就非常不鼓勵食用了! |
| |
問: | 魷魚為何被列入建議食用? |
答: | 漁法影響較小、符合底食原則、資源回復較快。 |
| 魷魚多為釣獲,對海底生態無影響,亦無混獲的疑慮,且漁撈區具有漁業協定及總額度管理,因此符合永續管理的條件。當然,魷魚多為南美所捕獲,運送至台灣仍需消耗能源。雖然魷魚資源似乎在近幾年有減產趨勢且價格上揚,但是目前整體而言,魷魚產量仍然很大,近年造成價格攀升的另一個原因是大陸需求增加,在市場供需之反應下,造成價格上漲。
此外,魷魚具有生活史短、資源恢復快等特徵,並且在食物金字塔屬於較底層的消費者,符合底食原則。衡量整體的優劣,並參考香港海鮮指南後,認為魷魚仍值得列入建議食用的名單內。 |
| |
問: | 食用及捕撈吻仔魚會造成海洋生態負面影響嗎? |
答: | 在不過度捕撈及大量混獲到其他經濟性魚種幼苗的前提下仍可食用,也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關捕撈規範,並實際執行,讓漁業資源恢復或是穩定是很重要的。市售的吻仔魚皆是經過篩選,但被淘汰掉丟回海裡的仔稚魚存活率則是未知。 |
| |
問: | 市面上的魴魚 (多利魚、鱈斑魚) 是否在有以鯰魚來冒充的情況? |
答: | 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
| 市面上dory有兩類,餐廳吃的是較高級的海魴魚,來自於深海底拖網;而目前超市較廉價的的確是利用淡水養殖鯰魚冒稱魴魚販售,從業者(i3XXX)進口提報單上顯示項目名稱為Pangasius很清楚是鯰魚,這就像市面上鱈魚片多為大比目魚、圓鱈為智利海鱸等,應屬廣告不實。 |
| |
問: | 為什麼要避免食用烏賊花枝? |
答: | 數量減少、屬於定棲型。
|
| |
問: | 推廣海洋永續發展與漁民生計能否兼顧? |
答: | 資源永續,漁業也才能永續。 |
| 目前的海鮮指南中建議大家少吃野生魚類,多吃養殖魚類是因為大多數野生魚類的數量已大不如前,再這樣吃下去,野生魚類的族群將無法恢復,可能會被捕撈殆盡,或是到達無商業利益可言的地步。這可能發生在2050年左右。如果資源不能夠永續利用,未來也不會有海洋捕撈的漁業產業,這對漁民及所有人都是很大的損失,也可能因為生態系失去平衡,使球地球發生巨變,影響人類生存。由於要推動「限漁」、「慢漁」、及有效管理「海洋保護區」或「禁漁區」仍十分艱難,只好推動消費者自己覺醒,建議消費者依「海鮮指南」來買對魚、吃對魚,才能年年有魚。漁民是弱勢團體,當然要照顧,可輔導轉業或轉營娛樂、休閒漁業。魚少抓,魚價自然會上揚,漁民還是可以維持生計,如果一味地濫捕、濫吃,把海裡的魚都吃光,未來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指責我們這一代愚蠢不理智、不永續的行為。
總之,海洋保育的宣導教育是非常重要、迫切的工作,大家如果都能體認目前海洋資源枯竭的危機,大家一齊努力,忍一忍,少抓幾隻,讓海裡的魚能恢復到可以永續利用的數量,讓未來的子孫可以世世代代都吃到平價的海鮮,能下海欣賞美麗的魚兒,做研究的人也不會沒有材料可做,這才是我們希望的未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