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指南  邵廣昭、廖運志 2015/4/1
 一、海洋魚類的未來
 二、為何要有「海鮮指南」
 三、全球「海鮮指南」
 四、台灣「海鮮指南」
購買海鮮時,建議依循以下原則:
1.常見種(量多) > 稀有種。
2.銀白色魚種 > 有色彩的魚種。
3.迴游種 > 定棲種 (前者種類少數量多)。
4.泥沙棲性物種 > 岩棲性物種 (後者種類多數量少)。
5.不買遠道而來的海鮮(耗能)。
6.不買長壽的大型掠食魚(汞等重金屬量高)。
7.養殖魚 > 海洋捕撈魚 (野生魚類已經越來越少)。
8.不買養殖的蝦、鮭、鮪(其餌料為魚粉或下雜魚)。
9.購買養殖的吳郭魚、虱目魚等(其餌料為植物性餌料)。
10.購買食物鏈底層的海鮮—底食原則。
11.不買非使用永續漁法撈捕的漁獲。

這類海鮮其餌料為天然或植物性餌料 野生資源量尚稱豐富 屬於食物鏈中、底層生物 為洄游性生物 撈捕方式對環境影響較小

文蛤(蛤蠣)
本地,養殖

牡蠣(蚵仔)
本地或進口,養殖

九孔
本地,養殖

鮑魚
進口,撈捕或養殖

鳳螺
本地,撈捕

扇貝(干貝)
本地或進口,撈捕

魷魚
外地,撈捕

鎖管(透抽)
本地,撈捕

龍蝦
本地或進口,撈捕

櫻花蝦
本地,撈捕

四破魚(硬尾)
本地,撈捕

竹莢魚(巴攏)
本地或進口,撈捕

沙丁(青鱗仔)
本地,撈捕

秋刀魚(散肉)
外地,撈捕

飛魚(飛烏)
本地,撈捕

白帶魚(白魚)
本地或進口,撈捕

剝皮魚(白達仔)
本地,撈捕

臭肚魚(象魚)
本地,撈捕

吳郭魚(台灣鯛)
本地,養殖

虱目魚
本地,養殖或撈捕

養殖烏魚(烏魚仔)
本地,養殖

養殖淡水魚
香魚、鯉魚、鰱魚

建議想清楚有否必要食用這類海鮮。這類海鮮養殖餌料需來自小魚(魚粉或下雜魚) 撈捕的漁業管理未完善,需求增多或會帶來問題 屬於食物鏈高層生物 為定棲性生物 撈捕方式破壞棲地或造成混獲。

海蝦(草蝦、沙蝦、斑節蝦、白蝦等)

紅蟳
養殖或撈捕

三點仔(市仔)
本地,撈捕

花市仔
本地,撈捕

海膽(刺膽)
本地,撈捕

赤筆仔
本地,養殖或撈捕

養殖石斑
本地,養殖

鱸魚(七星鱸)
本地,養殖或撈捕

海鱺
本地,養殖或撈捕

黃魚(黃花魚)
進口,養殖

午仔
本地,養殖

紅杉
本地,養殖

黑鯛(黑格)
本地,養殖

赤翅仔(黃鰭鯛)
本地,養殖

鮭魚(挪威鮭魚)
進口,養殖

金線魚(金線鰱)
本地,撈捕

牛舌(扁魚)
本地,撈捕

紅目鰱(赤目鰱)
本地,撈捕

鱈魚(扁鱈)
進口,撈捕

肉魚(肉鯽仔)
本地,撈捕

白鯧(銀鯧、正鯧)
本地或進口,撈捕

曼波魚(翻車魚)
本地,撈捕

鮪魚(串仔,黃鰭鮪)
本地,撈捕

旗魚
本地,撈捕

赤鯮
本地,撈捕

石狗公
本地,撈捕

馬頭魚(馬頭)
本地,撈捕

鬼頭刀(飛烏虎)
本地,撈捕

土魠(鰆)
本地,撈捕

鯖魚(花飛)
本地或進口,撈捕

這些物種 已遭過度捕撈,野生數量遽減 成長慢、資源不易恢復 屬於食物鏈高層生物 為定棲性生物 撈捕方式破壞棲地或造成混獲。

蝦蛄
(螳螂蝦、瀨尿蝦)
本地或進口,撈捕

烏賊
(花枝、墨魚)
本地或進口,撈捕

野生石斑
(過魚、紅條)
本地或進口,撈捕

珊瑚礁魚類
鸚哥魚,蝴蝶魚,粗皮鯛,金鱗魚,雀鯛

野生烏魚
(烏魚子)
本地,撈捕

蘇眉
(蘇美、拿破崙)
本地或進口,撈捕

圓鱈(美露鱈、智利海鱸、南極鱈)進口,撈捕

黑鮪
(黑甕串)
外地,撈捕

沙魚
(魚翅)
本地,撈捕

紅皮刀
(金眼鯛)
本地,撈捕

海馬
本地或進口
已列入保育物種

鯨鯊
(豆腐鯊,大憨鯊)
已列入禁捕物種

隆頭鸚哥魚
(鸚哥)
已列入保育物種

鰻魚(日本鰻)
本地,養殖或撈捕
下載臺灣海鮮指南 pdf 檔
下載臺灣海鮮指南 zip 檔
 五、買對魚、吃對魚
 六、問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