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lycirrhitus bimacula (Jenkins, 1903) 
發音 
 雙斑鈍 F402 Cirrhitidae
俗名雙斑格、格仔。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1-15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南沙,最大體長8.5 cm,模式種產於檀香山。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頭背部平直。吻尖,唇略厚。眶前骨後緣不游離。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鰓蓋骨後緣具2不顯之扁棘。腭骨齒存在。體被圓鱗;眼眶間隔被鱗;頰部具鱗4-5列;側線鱗數40-42;側線上方鱗列數4個。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部之鰭膜末端呈簇鬚狀,硬棘數X,軟條數12;臀鰭硬棘數III,軟條數6;胸鰭下方鰭條不分枝,而最長之鰭條末端達臀鰭起點之後。體淡褐色,具10條不規則的褐色橫斑。鰓蓋上緣具一大暗色斑;背鰭後軟條部基底的下方亦具一暗色斑。各鰭淡褐色至紅褐色。
主要棲息於沿海岩礁、向海的珊瑚礁區域或潮流經過的礁盤上;通常喜歡停棲於珊瑚枝頭上,伺機捕食獵物。性羞怯,不易發現。以甲殼類或小型魚類為食。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自東非洲至土木土群島,北至臺灣,南至澳洲。臺灣南部海域有分布。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