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密星隱魚、隱魚。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30-10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產於臺灣東北部,最大體長20 cm,模式種產於日本相模灣。
|
| 體側扁,愈向後愈尖細。頭小,其深度略大於寬度。眼適中,上位,眼間距寬且凸起。從側面看其吻端尖銳,但從其上方觀之則很寬圓。口端下位;主上頜骨延伸至眼後緣;上下頜齒,呈單一列;鋤骨上的牙略大於口蓋骨上的牙齒,呈四列狹帶狀。左右鰓膜於喉部相連合併。背鰭起點於胸鰭之後;而臀鰭起點則在胸鰭中間,尾鰭小和臀鰭及背鰭連合;無腹鰭。體無鱗,但在體側有一列孔狀點,同時體側後端有些黑色曲線。 |
| 主要棲息於較深海小碎石底區水域。仔魚行浮游生活,在頸部具有穗邊之羽狀突起,稱之為羽狀浮游階段 (Vexillifer larvae)。成魚主要寄居在海參的體腔中,當它想鑽入海參體內時,先用頭探索海參的肛門,然後用尾卷曲而插入肛門,再把身體伸直向後擺動,直至完全進入寄主體內。通常單獨在一個寄主體內,但偶可找到成對的雌雄個體寄生其中。捕食小蝦、小魚,或以吃寄主之內臟為生。 |
|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臺灣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
| 非常罕見之小型魚類,不具食用價值。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