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rasicholina punctifer Fowler, 1938 
發音 
 銀灰半稜鯷 F095 Engraulidae 鯷科
俗名魩仔、白鱙、刺公鯷。棲息於大洋、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深度0-3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最大體長13 cm,模式種產於法屬波利尼西亞。
體細長,略呈亞圓筍形,腹鰭前方具4-5個針狀稜棘。頭中大。吻端尖。眼大,眼徑大於吻長。口大,微斜;上頜前端突出於下頜,上頜骨末端短鈍,向後延伸未達鰓蓋骨前端。鰓耙細長而密,下枝鰓耙在23-26間。體被圓鱗,鱗小而薄,易脫落,無側線。背鰭起始於體中部,具軟條13-14;臀鰭起於背鰭基部後之下方,具軟條16-18;尾鰭叉型。體色銀白略透明,體側具一條銀白色之縱帶。背鰭及尾鰭淡青色,其餘各鰭半透明。
大洋性表層洄游魚種,群游性。一般群游於近岸至離岸數百浬處,有時也會進入大型、較深且水質清澈的內灣或潟湖區。鰓耙發達,以過濾浮游生物為食。同時也是鮪、鯖等大型魚種之餌料生物。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南岸、紅海及波斯灣,東至夏威夷、大溪地及所羅門群島等,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皆產。臺灣各地皆產,以東北部及澎湖海域較多。
小型食用魚,一般多曬成魚乾出售,主要漁法為大目袖網、流袋網、叉手網、棒受網等,週年可見,無明顯盛漁期。臺灣東北部及澎湖產量較高,是當地魩鱙漁業的重要魚種之一。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