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加志、花石鱸、番圭誌(澎湖)。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20-2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澎湖、綠島、東沙,最大體長83 cm,模式種產於伊朗霍爾木茲海峽。
|
|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6-8+1+11-14。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48-58。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軟條數15-17;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略內凹或幾近截平。幼魚和成魚在外觀上差異極大,幼魚時體成灰白色,具3條暗褐色縱帶,延伸至尾鰭,隨著成長,頭部具眼帶,體側上半部則破碎成斑塊及與眼徑等大之斑點,腹及臀鰭外側黑色。成魚呈灰褐色,體側後上半部、背鰭及尾鰭散佈大小相間之黑褐色圓班;臀鰭亦具黑褐色圓班,但隨著成長而消失;腹鰭外側暗色,胸鰭橄纜色,皆無圓班。 |
| 主要棲息於水深20-200公尺的礁岩區或是沙泥地的交會區。肉食性,主要以底棲的甲殼類、魚類及貝類等為食。白天躲藏在洞穴中,夜間出外捕食。 |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阿曼灣,由印度洋沿岸達中國沿海。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澎湖等海域。 |
| 漁期全年皆有,可利用延繩釣、手釣等漁法捕獲,屬於高經濟價值的中大型食用魚,適合糖醋、紅燒或煮味噌湯,味道皆不錯。幼魚可作為水族缸中的觀賞魚。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