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ipinna tenuifilis (Valenciennes, 1848) 
發音 
 黃鯽 F095 Engraulidae 鯷科
俗名絲翅鰶、毛口、突臭仔、油扣、刺仔。棲息於河口、近海沿岸,深度0-3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北部、澎湖,最大體長22 cm,模式種產於緬甸仰光。
體長而側扁,背緣隆突,腹緣自胸鰭部至肛門前,皆具銳利稜鱗。頭小而側扁。眼小,前側位。口大而斜,上頜稍長於下頜,不達鰓蓋骨末端;兩頜、鋤骨、腭骨及舌上均具細齒。體被圓鱗,鱗中大,易脫落,無側線;背鰭前方1棘狀稜鱗;胸、腹鰭的基部有腋鱗。背鰭短,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或略後,具軟條13-14;臀鰭低而長,具軟條50-56。胸鰭位低,第1軟條延長如絲,末端可達臀鰭第1根-第21根軟條間;尾鰭叉形。體背側呈暗灰黃色,腹部銀白色略帶黃色。背鰭末端及尾鰭後緣灰黑色,其餘各鰭灰白色。以前所記載之太的黃鯽(Setipinna taty)為本種之誤鑑,其差異在於太的黃鯽胸鰭第1軟條末端可達臀鰭第23根至尾端。
近沿海洄游性魚類,常於河口域出現,具群游性。濾食性。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24°N~8°S),西起孟加拉灣、泰國、爪哇,西至南中國海及菲律賓,北至中國、日本、韓國等。臺灣北部、西部、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沿海常見之魚種,全年可產,中南部海域較多,主要漁法為近海拖網、流刺網,一般除鮮食外多曬成魚乾,或作為魚餌用。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