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少燈太寧燈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棲息於深海,深度900-200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全球,產於臺灣西南部,最大體長9.5 cmSL,模式種產於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 | |
體延長,側扁,尾部細長。頭大,長形。吻短,前端突出。眼小;眼球後部虹膜有新月形發光組織。口頗大,上頜骨狹長而延伸至前鰓蓋後緣,末端不擴大;上下頜具數列細小齒,上頜骨前緣無擴大的齒區,鋤骨及腭骨具齒帶。體被弱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1-13,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長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1-14;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堅硬,呈棘狀。體表不具任何發光器,但雄、雌魚之尾上腺(SUGL)及尾下腺(INGL)均具多個覆瓦狀發光鱗,且INGL明顯較SUGL長。(2015/12/16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 |
大洋性中、底層巡游魚類,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主要棲息於水深1800公尺,以小蝦等甲殼類為食。 | |
全球性種類,廣泛分布於南半球外熱帶及亞熱帶各海域。臺灣分布於西南部海域。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