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射狗母、狗母梭、狗母、番狗母(澎湖)、汕狗母(澎湖)。棲息於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深度2-1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北部、澎湖、綠島、東沙,最大體長20 cm,模式種產於澳洲大堡礁。
|
| 體圓而瘦長,呈長圓柱形,尾柄兩側具稜脊。頭較短。吻圓,吻長明顯大於眼徑。前鼻孔瓣非常短。眼中等大;脂性眼瞼發達。口裂大,上頜骨末端遠延伸至眼後方;頜骨具銳利之小齒;腭骨前方齒較後方齒長,明顯自成一叢。體側及頭後背部被圓鱗,口部上方之頰部不被鱗;側線鱗數59-62;側線上鱗數5.5(少數為6.5)。單一背鰭,具軟條12;有脂鰭;臀鰭與脂鰭相對,具軟條 8;胸鰭短,末端不延伸至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之連線;尾鰭叉形,上葉等長於下葉。體呈褐色,體側具暗褐色鞍狀斑。各鰭透明,背鰭及尾鰭具不明顯的褐色斑點。尾柄近尾鰭鰭條基底處有明顯的黑色斑駁。 |
| 主要棲息於礁區海域。屬肉食性,經常停棲於礁區之硬質底質區,而利用身上的花紋做為偽裝,伺機捕食獵物,有時會將以頭朝下的姿態隱身於斜坡上,等候獵物游經時,躍起吞食。 |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馬貴斯、萊恩及社會群島,北至日本、臺灣,南至澳洲新南威爾斯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及澎湖海域。 |
| 偶為底拖網或延繩釣捕獲,可食用。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