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losurus crocodilus crocodilus (Péron & Lesueur, 1821) 
發音 
 鱷形叉尾鶴鱵 F255 Belonidae 鶴鱵科
俗名青旗、學仔、白天青旗、圓學(澎湖)。棲息於大洋、砂泥底、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深度0-13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最大體長150 cm,模式種產於西南印度洋模里西斯。
體幾乎呈圓柱形,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頭蓋骨背側之中央溝發育不良。尾柄有側隆起稜,幾成四方形。上頜平直,兩間無縫隙;下頜之末端無斧狀突出物;主上頜骨之下緣於嘴角處完全被眼前骨所腹蓋。鱗細小,側線沿腹緣縱走,達尾鰭基底,在尾柄處向體中央上昇,並形成隆起稜。無鰓耙。背鰭單一,背鰭與臀鰭對在,兩者前方鰭條延長,且背鰭之後方鰭條亦較延長;腹鰭基底位於眼前緣與尾鰭基底間距中央之略前方;尾鰭因中央鰭條突出而呈雙凹形,下葉較上葉長。 背鰭具有21-25根軟條;臀鰭具有19-22根軟條;胸鰭具有15根軟條;腹鰭具有6根軟條。體背藍綠色,體側與腹面銀白色。體側中央具一藍黑色橫帶。最大體長可達150公分,重量可達6.4公斤,據報導50-55公分可達性成熟。共有2亞種,另一亞種為分布於東太平洋及大西洋之T. c. fodiator。(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大洋性魚類,常活動於大洋表層、潟湖、港灣及礁區等水域。經常成群在水表層活動。棲息深度範圍為1-13公尺。屬掠食性魚類,以表層活動之小魚為食,牙齒銳利,因此如釣上此魚必須小心取魚,以免被其咬傷手指。具趨光性,受驚嚇時會躍出水面。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分布區域西起西印度洋的紅海、南非和波斯灣,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至日本,南抵澳洲新南威爾斯。臺灣四周海域均可見。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種,族群量普遍。全年皆產,但以夏季較盛,一般由手釣、流刺網、定置網、手投網等漁法捕獲。身體內常有寄生蟲,因此應避免生食。可用碳烤等方法食用。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