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ripristis vittata Valenciennes, 1831 
發音 
 赤鰓鋸鱗魚 F282 Holocentridae 金鱗魚科
俗名赤鰓松毬、厚殼仔、金鱗甲、鐵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大目仔。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3-8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最大體長25 cm,模式種產於西南印度洋模里西斯。
體呈橢圓形或卵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頜骨前端外側有1對頜聯合齒,上頜無容納頜聯合齒的淺缺刻;頜骨、鋤骨及腭骨均有絨毛狀群齒。前鰓蓋骨後下角無強棘;鰓蓋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強弱不一的硬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5-38,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2.5;胸鰭腋部無小鱗片。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X-I,軟條14-15。臀鰭有硬棘 IV ,軟條12-13;腹鰭硬棘 I ,軟條 5-8 (通常為7) ;尾鰭深叉形。頭部及身體為橙紅色,各鰭亦為橙紅色,無任何色帶與色斑,奇鰭則具白色前緣。鰓蓋膜上缺乏一條深色的橫帶,除了有時具ㄧ窄而較深的紅色帶 。
夜行底棲性魚類,具群聚性,日間常成群聚於礁洞內,夜間則會游至附近沙質海底覓食,以小型甲殼類幼生為食。棲息深度多在3-80米深之水域內。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 西起瑪斯科林島與塞錫爾群島到法屬玻里尼西亞與夏威夷群島, 北至琉球群島, 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東部、北部、南部、綠島、蘭嶼及小琉球等海域。
本種於北部岩礁底海域產量較豐,主要漁法為延繩釣及一支釣,無明顯盛產期。由於體色鮮紅,在市場上甚受歡迎。肉質細白,油烤,薰烤皆宜。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