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更魚、憨魚、甘仔魚、鯃魚、阿嬤魚。棲息於純淡水,深度10-2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中國、臺灣,產於臺灣北部,最大體長35 cm,模式種產於中國寧波。
|
| 體側扁,尾柄較長。頭小,吻鈍。眼小,吻長大於眼徑。口下位,橫裂,下頜前緣具有發達的角質層。咽頭齒2列,6.(2)3-2.6。鰓耙數90-100。無鬚。體被細小的圓鱗,腹鰭基部有一狹長的腋鱗;側線完全,沿體側中央略下彎而延伸至尾柄中央,側線鱗數66-74。背鰭前鱗30-32。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 9(分枝軟條)。體背側呈灰黑色,體側和腹部銀白色。胸鰭和尾鰭為淡黃色,尾鰭的邊緣微黑。胸鰭和腹鰭有時呈橙黃色。成熟雄魚的頭部及胸鰭有顯著的追星。 |
| 初級淡水魚。喜歡棲息在河川或湖泊的中下層水域,常會成群游動,具群聚性。利用下頜刮食附著在石頭上的藻類,成長速度較為緩慢。 |
| 分布於臺灣和中國。臺灣分布於臺灣北部以及宜蘭地區河系的湖沼,雖在部分棲息地內的族群數量尚稱普遍,但是整體而言,數量並不多。 |
| 食用魚,小型者宜油炸;大型者煎食或清蒸皆宜。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
2012淡水魚紅皮書:V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