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武昌魚。棲息於純淡水,深度5-2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中國,產於臺灣中部、南部,最大體長35 cm,模式種產於中國湖北。 | |
體高而側扁,外觀輪廓似菱形,頭後背部顯著隆起。腹面自腹鰭至肛門具一肉稜。頭短小,尖突。口小,前位,斜裂。咽頭齒3列,齒式5.4.2-2.4.5。鰓耙數13-17。體被中大型圓鱗。側線完全,沿體側稍下彎而呈淺弧狀直走,側線鱗數50-58。背鰭硬棘 III,分枝軟條 7;臀鰭 3(不分枝軟條)+27-32(分枝軟條)。體呈銀灰色,背側灰黑色,腹側灰白色。體側鱗片邊緣灰黑色而形成數條縱紋。 | |
棲息於中下層水草繁生的靜止水域,江河或湖泊都能生長繁殖。草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 | |
原分布於中國,而後臺灣引進養殖之魚種。目前南部水庫、溝渠、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 | |
早期由中國引進養殖之魚種,在中國為經濟價值高之魚種,臺灣現較少養殖,目前南部水庫、溝渠、水塘尚有少數自養殖池逃逸之族群。肉質細嫩,富含脂肪,味尚鮮美。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