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車栓仔、高身棒花魚、高身鐮柄魚。棲息於純淡水,深度0-5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產於臺灣中部、南部,最大體長7 cm,為臺灣特有種,模式種產於臺灣嘉義。
|
| 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狀,後部側扁,腹部平面,頭背部隊起明顯。頭中大,吻短而鈍,在鼻孔前方的凹陷較不明顯。口下位,馬蹄形,口裂小,不伸達眼前緣的下方,上下頜具角質邊緣。唇發達而具許多小乳突。口角有短鬚1對。體被中大型的圓鱗,胸腹部裸出無鱗;側線完全而平直,側線鱗數35-37。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6(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7(分枝軟條);胸鰭稍長,向兩側平伸;腹鰭腹位,略平展,可貼在河底的石頭上。體呈灰褐色,體側中線無明顯大型的黑斑,體背具有許多細小的黑斑,體側中部具有一條深黑色縱帶,尾柄基部具一明顯黑斑,背、胸和尾鰭通常無明顯斑紋。以前文獻記載之黑鰭鰁(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實為本種之誤鑑。 |
| 初級淡水魚。性喜棲息於淺瀨、深潭及潭頭的河床石礫上,群聚溯游而覓食。雜食性,以啃食附著藻類為主,另外也食有機碎屑及水生昆蟲。 |
| 臺灣的特有種,分布於西部、南部之河川,自大安溪至高屏溪流域之中、下游。 |
| 小型魚類,較不為人注意,無漁業經濟價值,亦可當觀賞用魚。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
2012淡水魚紅皮書: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