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鱈魚。棲息於深海、砂泥底,深度400-60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產於臺灣南部、東北部,最大體長85 cm,為臺灣特有種,模式種產於臺灣宜蘭大溪。 | |
體延長而側扁,尾長如帶,愈往後愈尖細。吻部長,約佔40~46%頭長。鼻骨前側邊緣完全被骨支托。頤鬚長,大於1/2眼徑。眼徑大,約佔頭長16~18%。口裂大,上頜骨可突出。鰓膜游離處高且窄;胸鰭長,末端越過臀鰭起點。頭部腹面裸出;鼻窩被鱗;體表鱗片大,覆有5-8行棘刺;發光器短,長度不超過腹鰭基部,有一暗色條紋延伸至兩腹鰭基部間;肛門與臀鰭起點有一短距。體色深棕色;腹鰭、臀鰭與第一背鰭頂端黑色。 | |
主要棲息於400-600公尺深泥砂底質、水溫5-7℃的水域。深海底棲性魚類,以小型之多毛類、甲殼類及明蝦為主食。 | |
目前僅發現於臺灣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 |
個體較大型,體長可達85公分,軀幹部份可食。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 | |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